善哉 李家
文/薛会兵 诵/燕麦
或于咫尺。或在天涯。
探访李家大院,像寻找阳光下最美的花。
客来一声笑,善开两扇门。
当别人把善字挂在嘴上,李家却把善字挂在门楼上,刻在墙上,镂在心上,沐浴阳光,时时擦拭,让善字有血、有骨、有温度。
善,从这里衍生出发,天地伸出个大姆指。
大院静静地伫立在光阴里,飞檐挑起天边的纤云,淡看红尘中熙熙攘攘的人群。
汾、黄交汇的浪花,滋润着这方尧、舜、禹躬耕梦想的河东。那座“一柱鼎河东”的孤山,就像万荣人的性格,身板沉稳而挺阔,孤傲而憨直,耸立在黄土塬上,倔强地守护着李家的宅心仁厚,不容风吹雨打去。
一首民谣《万荣有家李善人》广为流传:人之初来性本善,李家善事千千万。家就住在孤山根,善行地北和天南……
其实,和李家一道闯江湖时,其它许多院子比李家大院显摆,高出一头。然而,岁月没有正眼瞧这些花架子,风拆了它们的骨,走进颓废,走进尘埃。
李家大院扎根在黄土塬上,是万荣的,是河东的,是晋商的一块大匾。如镜,照人!
往事越百年,我以无意的姿态,行走于明永乐年间,在黄河古渡口,邂逅了一位名叫“相里百泉”的韩城人。沧桑刻在脸上,苦难印在心底,他东渡黄河,逃荒薛店,一袭汗褂,背着褡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以缠簸箕扎箩底为营生。
人在他乡,萧萧风尘。那走街串巷的吆喝声,该是一盘千古绝唱的磁带,不紧不慢,一声又一声,在门与门之间,交流着陌生与熟悉,互换着诚信与友善。时间一长,“相里”便改成“老李”了。如今,“老李”早已远去,而他的故事仍穿行在黄土塬上,飘荡在孤山脚下的袅袅炊烟里 。
穷则思变的种子,厚植李氏子孙的血脉,坚强地迎风生长。一代又一代,秉承先祖勤劳、睿智、诚信的性格禀赋,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以土布业完成了资本扩张,继而商旅遍布,辐射千里,从贫穷到富足,成就一个茂盛的家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明初,到清末,一直走进民国的暮色里。朝代兴衰,变幻的是那扬起又落的商机;日升日落,延续的是那种至死不渝的诚信。
“通顺诚”、“通顺兴”、“敬信义”,一百多个店铺,多达两三百种经营。远远便听见清脆响亮的算盘声,那声音既似万马奔腾,又似泉水叮咚,穿长衫戴老式眼镜的账房先生目不斜视,手指灵活地在算盘上盘旋、弹奏,财富累积成一座李家大院。
传奇诞生的地方,横卧着错落有致的巷道幽深;惊叹堆积之处,生长着匠心独运的民居老宅。那富有艺术特质的精雕细刻,诸如: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富贵平安,洋溢着黄土地的风土人情,兼纳江南烟雨徽式细腻,更有欧式哥特浪漫风格,在明时的风、清时的雨中诉说着一段辉煌历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老旧的木楼上,曾经鸾凤和鸣、琴瑟和谐。其实,在李家大院,不经意间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只是觅寻之前,请折一枝玫瑰,插在古朴的白瓷瓶。因为我相信,一个小小的瓷瓶可以盛满整个春天,那个来自英国的女子曾经许诺给大院主人青翠的爱情誓言。然后,作一株岸柳,挥万千手臂,抒写婆娑的跨国依恋。
遥想当年,老李家娶了个“洋媳妇”,那该是这方土地上最大的新闻和趣事了。街巷里追着、围着“泥猴子”们好奇的目光,就连那房顶上的喜鹊也叽叽喳喳……
乔家有名,王家有院,李家有善。晋商三蒂莲,赋予李家大院这样一个人间名分。
善为何物?似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惊叹:一颗强大的商业思想,崛起于一座弹丸村落;一座承载晋商精神的丰碑,铭记着一群布衣平民。
在李家大院,“善”字随处可见。气势宏伟的“广善门”,门楼上的牌匾题写着“修德为善”,别具风格的廊厅悬挂着“论善名言”,高大的照壁上镶嵌有365个字体各异的“善”,联界名家题撰的一副副关乎善的楹联……
善之高大,在于善的永恒;善之无垠,在于善的心境。一锤锤,一錾錾,丁丁当当,在金与石的火迸中,镌入血肉,雕进灵魂……
但将荣辱连家国,未敢丰盈忘苦寒。多少年来,李氏家族善行数十代不间断,对孤独老残体恤关照,对普通乡民仁义为怀,对地痞小偷感化归正,对国家危难慷慨大义……
最令人萦怀的是:李家施粥的原则,筷子立于粥碗不倒。
这是一根验证虚实的筷子、一根为富大仁的筷子、一根天地大爱的筷子。
小小筷子,擎天善柱!这是李家奉献给世界最厚道的礼物!
人世间的烦恼苦难,如同天风撒籽,不可胜数。李家独善其身,众生安睡于其宽博的怀抱。想那万千灾民饥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那是一种深深的敬畏、感恩、礼赞。
善哉!李家!
爱无薄厚,善无大小,恒积不辍。虽是渺小的生命,也在瞬间有了浑厚的精神脊梁,直达人性初心。
如此,人间大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