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看雾白龙山
一入白龙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世界。酷热,早被抛到赤道,连人的心底也像雪碧一样晶晶透亮。
溪水顺着山涧活活地欢畅,时隐时现,象是跟谁在捉迷藏。掬起一捧可濯我头兮可濯我面。看着它你会想起大师沈从文的那句话——如果文章写得不够好,那就多看看水吧!
曾以为,秋日的白龙山是最美的,那漫山遍野红黄错综的彩林,是一幅色彩绚烂的油画,直能让人醉倒。然而夏的白龙山则有梦雨灵雾赴约,两者孰美不可同日而语。
拾级而上,登观雨楼,临轩开襟,万壑松风山前过,世间滚滚红尘亦随山风滚滚。俯看远处那半山中华第一大寿石,犹如天降巨斧一般砍砸在裸露的一大段岩层下,朱红的“寿”字在蔚然深秀的丛林中特别耀眼。
雨,却从山后悄悄袭来。
先是莫名其妙的飘过哈达般的一缕白雾。星星的凉雾钻进脖子里痒痒的,正惊喜间,大雾早漫山而起,象夜幕立即笼罩了山们、石头们、溪水们、松林们,仿佛能听得见身边人的心跳,时不时有一股松香飘来飘去。双手往眼前伸出,就只见一尺远。拍哩!拍啦!雨声先从山后响起,清脆!是空山新雨前的清脆,是那种古钱大的雨点打在松枝上树叶上的清脆。一刹那,雷鸣电闪,震耳发聩,恰似万马奔腾,倾盆大雨便从天空直倒将下来,天地间一片茫然皆不见。人站在观雨楼上战颤不已,不知是恐惧,抑或是因为感动……
雾,终于依依辞去。雨,也渐下渐小。这时看那山涧的溪水早成了大小几百挂绝美的瀑布,珠玉纵崖飞溅的白瀑愈显出山崖的苍黑,山前山后的水声叠加起来,雄浑而激越。
前后仅仅一刻钟的样子,云过天晴,恰又是刚才很好的太阳,雨后的白龙山却出落得愈发滴翠。
听雨、看雾、白龙山,迷人而又迷人的几个字。
作者:张静洲,区域文化研究者。有多篇文艺评论、散文见于《人民日报》《炎黄地理》《黄河》《文史月刊》《杂文选刊》《山西日报》《吕梁文艺创作大系》《三晋都市报》。500万字理论调研文章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刊发。《翰墨诗赋壮山河》书法作品专版刊载于《中华赤子》《中国钢笔书法篆刻》。
系吕梁市作协会员,吕梁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晋绥书画院副院长。现供职于某政府研究室,任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朗诵:兰花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