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王安石

桂枝香 王安石

2015-05-13    01'13''

主播: 叶寻诗

2242 426

介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故国:故都,这里指金陵(今江苏南京)。肃:形容草木枯落时的天气。 练:白色绸带。簇:同“镞”,箭头。形容山峰排列的样子。 矗:竖立。星河:银河、天河。此处喻指长江。 鹭:一种水鸟。难足:难以充分表现。 门外楼头:用隋灭陈的典故泛指六朝的终结。隋将韩擒虎攻入城门时,陈后主还和张丽华在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谩嗟:空叹。六朝:指建都金陵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商女:歌女。 《后庭》:指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曲,被认为是亡国之音。 【词意】 登高注目,金陵故都此时正是晚秋,天气开始冷萧。千里澄清的长江像条白练,青翠的山峰有如箭镞。远行的船帆在残阳飘浮,背着西风簌簌,酒旗斜斜地高矗。画船上云烟淡淡,银河里白鹭飞舞,图画也难以将这美景绘出。怀念往昔在繁华京都歌舞追遂,可陈后主门外兵临城下,楼头美人歌舞,亡国的悲恨凄楚首尾相续。自古以来多少人对此登高凭吊,空嗟叹兴亡荣辱。六朝旧事已随着流水消逝,只有寒雾如烟,草木衰枯,凝聚着碧绿,至今那茶楼酒肆的歌女,时时还在演唱,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旧曲。 【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卓有成绩的文学家。本词是王安石在金陵登高、怀古、伤今之作,是作者词作中流传最广、最受称赞的一首。上片写景状物,描绘秋日的如画山河,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下片怀古伤今,感叹六朝兴亡的历史,寄托深沉的忧国之情。“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两句纵笔宕开,以千古后人谩嗟兴亡荣辱的感叹,增强了词人叹恨的深度和力度。本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沉雄悲壮,意境开阔,一洗五代和宋初的软媚词风,被誉为“绝唱”。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