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农村战友妻子》
作者:郭顺生 诵读:蒋一萍
我战友的家乡地处渭北高原的武帝山下,人称一鸡鸣三县的地方,距县城20公里,离省府200公里。它是一个不算很偏僻,但因处于辖区边沿而不被人们注意的地方。
八十年代初期,这个靠山不能吃山,因为那是光秃秃的山,除了黄土和石头,能长点草地的地方也被修了梯田,烧饭的柴也得跑到几十里外深山才能砍到。靠河吃水却也吃不上,到处都是干涸的河沟,打出的机井一次比一次深,却一次一次的让人们失望。贫瘠的大地上在春天也难以看到一丝绿色,偶尔能看到一些小虫子在到处觅食。秋天来了看不到一丁点儿秋的果实,迎来的却是凛冽的寒风和满天的黄土飞扬。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余音未尽,改革春风未到的年代。一个工钱才值几分钱的时候,我战友家的两个土窑洞就是他所有的家产了。就在这种凄惨的状况下她毅然和我的战友成了家。家里没有存款存粮,有的是两个70多岁的公公和婆婆,以其老公哥哥留下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女儿和分家时分到的债务。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生机,科学务农让她们增长了致富的本领。多种经营如雨后春笋,国家的扶农政策犹如给贫穷落后的农民插上了飞向致富的翅膀。她家承包的土地里,苹果树、花椒树、柿子树、核桃树、枣树。蔬菜类的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茄子、黄花菜。一个立体绿色铺盖了大地,大城市里也难以寻觅的美景。
她在家里是儿媳、是母亲、是妻子,在外面是个顶着小伙的强劳力。她再忙也不雇劳力,病倒了也要干点手上的活。一家九口人,在她的操持下过得幸福美满。公公、婆婆都活到了八十多岁安详的走了。两个孩子也上了大学本科。然而她显得比同龄大些、皱纹多些、头发少些,脸也晒的很黑,手上的老茧很厚,身体也积下了不少的毛病。但她无怨无悔,她认为那是她应该做的。
她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她的今天,想吃什么就可以种什么了,不用交公粮了,不用交税了,国家不但给她们补贴医保金、养老金,而且还给果农补贴防灾费。没有过去累了,闲了还能打打牌、跳跳舞、上上网”。她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高调的空话,她用一颗实实在在的心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改革开放的感恩和赞美。
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她是一位胜过亲生女儿的儿媳;她是一慈祥的母亲,她更是一位孝顺的女儿。她和千万农村妇女一样,饱经沧桑、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她就像那广袤大地上的一个小小土块,不会发光,不会燃烧,可就是她们组成了肥沃的大地,孕育着我们新的一代。她就是大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