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吃亏的教育,就是能省则省
文丨暖暖棉花糖
原创文章,首发于成长树
元宵节那天,朋友黄先生想带他8岁的儿子到公园赏花灯,因为他家就住公园隔壁小区,想着能省下门票那二十来块钱,于是父子俩决定从围墙翻身进去。结果没想到,孩子不小心从墙头摔了下去,被送去医院处理伤口,花了上百块钱。算起来,这花的钱可远比进公园赏灯的门票钱要多得多。
这事让我想起年初在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吃人的悲剧,那段时间,朋友圈都在谈受害人的智商、素质以及规则意识……这些都难逃其咎,但事件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穷思维”。
有人说,他家过得不拮据,是属于经济优渥的俩孩家庭。新年,为了哄孩子开心,一家四口去动物园凑热闹,当爸的只想着能省下一张门票的钱。那么,这位父亲到底想省下多少钱呢?据一些网友计算,动物园130块一张门票,他给孩子妈买一张,给俩孩子买了两张半价票,共花了260元,唯独他自己不买。是的,就是为了省下那仅有的130块门票钱,才在妻儿的眼皮之下葬身于虎口。
01
可能有人会说,100来块钱不算什么,但对于有着“穷思维”的人而言,1块钱都会让他捶胸顿足半天。
“穷思维”是什么?“穷思维”首先源于穷过的生活。在郭德纲的一个相声里,说过一句话:“穷人没法不短志,因为他在等着米下锅。”是啊,穷过的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一妥协便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最后只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最近,我跟我妈聊天,她说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深感叹自己整个人生都被我外公的一样东西给耽误了。
我妈生在一个小县城,家境不好。她从小喜欢跳舞,初中时,市歌舞团来招收学徒,她作为校里的领舞担当,没去报名,因为外公觉得当学徒还有一段时间不能工作,还是尽早赚钱合适;后来,我妈初中一毕业进厂工作,不久,有个当领导的亲戚想调她去做小学老师,但外公觉得会因此少了很多补助,也就不让我妈去。
很多年过去,当初那些报市歌舞团的同学后来都陆续在群众剧团当了领导,我妈仍在工厂当工人,熬夜熬到两眼发黑。所以,现在我妈常跟我念叨缺钱的可怕。想想也是,在穷困的环境里长大,人免不了会有一种很深的恐惧感,只是在我看来,比这个更恐惧的是因缺钱而导致的缺志向、缺眼光、缺视野……这三者的落后和短浅,才是最要紧的。而造成穷人和富人之间生活巨大差别的,也主要因这种种的落差而所致。
虽然,后来我妈的生活过得也还不错,但想想,如果她能有更好的学习经历,那么或许,她的精神世界会与现在大有不同,她的人生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02
路边的大排档便宜,还是正规饭馆饭菜便宜?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首选是前者。可真是吗?大学时,一位同学请宿舍的人吃饭。饭馆东挑西挑,挑了个单价最便宜的,可一顿吃下来,这个菜不合胃口那个菜不对心意,加上环境太糟糕,最后不得不另选一个地方再吃。一算下来,发现,今天花的是笔不小的“出血”。
我的这位同学家里穷吗?不,她是官二代,家有钱得很,但是她有着一个很有趣的老妈。比如说,我们筹办节目参加校文艺晚会,需要租赁一些道具,她妈知道后就会阻止我们说:“花钱去租?何必!你们自己做一做,不就把那个钱省下来了吗?”又比如说,每次我周末到她家去住,很有意思,我会看到即便她妈下班回来已经累得个半死,但周末还是宁愿自己花一个下午搞卫生,也不愿意花钱找个阿姨来帮她打扫,自己腾出个时间来休息休息。
是啊,“能省则省”是她妈自小教育孩子最常说的惯用语。时间,在她的眼里是不值钱的。她看不到时间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比金钱还要宝贵的资源。这种来自父母的思维方式,通过每日的交流和相处,传递给了下一代,也就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经常看到我的同学宁愿每天跑到图书馆拿两块钱上电脑,也不愿意花钱买一个手机,结果因为信息不通,那天研究生报名,她没报上,而哭得昏天黑地;也经常看到她宁愿花半个小时在寒风中等公交车,也不愿花十几块钱打的,结果那天因为迟到,她错失了一次到一个大公司面试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三五毛钱而恼怒不已,却不为自己虚度了一天而心痛不行,那么,这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穷思维”。生活里,家长的这种思维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日后就只会教他看到眼前的那一顿饭钱而已。要知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想把事做得多大,通过什么途径来赚钱,也无论钱挣得有多少,都必须消费“时间成本”。那些从一些琐碎之事儿省下来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可以用来做更多自己擅长的事,受更好的教育、享受书籍、电影这些精神食粮,从中提升自我,为人生美好的前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03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我们说起“父母”这个话题,有个朋友说她爸就是她精神上最大的软肋。她长这么大,在她爸面前只要穿新买的衣服就有罪恶感。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她爸以前开杂货店,一辈子把钱看得很紧。记忆中,她爸常为一些货物卖不到好价钱而捶胸顿足,好几天吃不下饭;一个院子,假期里,其他孩子都愉快地上兴趣班时,只有她在家呆着写作业,为什么?因为她爸说自己的孩子不是能学那块的那块料,干嘛要花那些钱……
因为钱的问题,经常叫他爸发脾气,有时她爸还会把这种情绪波及到孩子,吓得他们大气不敢出。但是她妈不一样,她妈一辈子把钱看得很淡。在他爸为了钱而忧心时,她妈从未垂头丧气。她苦口婆心劝父亲,让孩子去做他们喜欢做的吧,钱花了可以再挣,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就永远不会有机会了。所以,做儿女的他们跟她妈呆着,就像立马换了一个人,尽显孩子的天真。
都说,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家庭文化传承的结果。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简单通过学前的某种教育而获得一种行为能力和精神力量,他们更多会在自己父母身上中无意识地习得。像我的朋友,她爸的“贫”,不仅殃及他的情绪,还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而她妈的“富”,不仅使她健康愉快,还引领着孩子向上、积极生活的激情。
如果,身为父母的你,还深陷在这种“穷思维”里,或许,只会让你的孩子日后过得更加的“穷”。我们只有积极地学习“富人的思维”——眼界开阔、自信大方、不斤斤计较、敢于冒险……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给孩子,日后才会赋予他与之匹配的财富,而他命运的前景也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