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 | 易中天:有钱不如有人缘
原创 2018-01-23 陪你读经典的 读者
聪明的孩子,总是喜欢读书的。
易中天今年九岁的外孙女也是超级喜欢看书的,进了书店就像老鼠掉进米缸一样,出都出不来。
但是,外孙女却不喜欢读中华经典,诸如孔子、孟子、庄子等中国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传统文化,她都不喜欢。
易爷爷着急了,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怎么能不读中华经典呢,况且能传承至今的文化必然是精髓中的精髓。
问及缘由,外孙女说,第一她看不懂,第二是觉得没意思,不但不好玩,而且跟自己的生活好像也没多大关系。
这理由让易中天无法拒绝,可中华经典文化也不能不读,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把经典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再以孩子能读懂的好玩的通俗故事讲出来,就像下面两个故事一样。
公西华的故事:有钱不如有人缘
有一回,有人问子路,你觉得你们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呐?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听说后,便对子路讲,你应该这样回答:我们老师这个人呀,用功就忘了吃饭,读书就忘了忧愁,完全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
这故事,记载在《论语·述而》,原文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看看孔子这是在自我表扬呐,那作为学生要怎么办呐?当然是要捧场了,至少要跟着说几句,不然孔子老师得多尴尬。
但是子路却什么反应都没有,果然是情商不在线呐。
反观公西华就不是这样。
《论语·述而》有段话这样说: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业。
瞧瞧,公西华多会说话,孔子说,我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要说优点嘛,也就是工作学习不知道厌倦,教书育人不知道疲倦,如此而已。
公西华一听这话,马上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来的。当然,公西华这绝对不是拍马屁,毕竟孔子说得都是事实。
就因为公西华会说话,会做人,所以他跟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尤其跟善于理财的冉有。
有次,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有就为公西华母亲申请救济。
子曰:与之釜。(孔子说:给小米六斗四升)
请益。(冉有觉得有点少,便跟孔子说能不能再加点)
曰:与之庾。(孔子说:那就再加二斗四升)
冉子与之粟五秉。(结果冉有却自作主张至少给了八十斗)。
所以说有个好人缘很重要,钱可能会花完、会丢失,但是好人缘却不会这样。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之《论语的故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以上故事是《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之《论语的故事》(上)中的一则。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了男子汉子路、高富帅子贡、读书郎颜回、叛逆期宰予等人的故事。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经典变得好读,便是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系列图书最大的亮点。
鱼的故事:我的人生与你无关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关于庄子的这段言论,易中天是这样跟外孙女讲的:
有一天,庄子在桥上看风景。他应该心情很好,所以当他看见河里的鱼时,便说: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应该鱼的快乐。
可站在旁边的惠子就不同意了,他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哪里知道我不知道?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可能知道你;你不是鱼,当然也不会知道鱼。
庄子说:不对!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你开始就问我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我告诉你,我就在在这里,在这桥上和水里知道的。
其实庄子这是在偷换概念了,本来惠子问他,“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却答非所问,来了句,我是在这桥上和水里知道鱼的快乐。
总而言之,惠子有点扫兴了,谁能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只是庄子自己很快乐,便觉得鱼也很快乐。
按语文老师的说法,这叫做借物抒情,唐诗宋词十之八九便是如此。
比如辛弃疾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比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故事讲到这里,易中天便跟外孙女说:庄子如此做法,便是一种审美态度,有这态度,则万物无不有灵,也无不有情,还无不有趣。
所以,庄子的强词夺理,只是表明了他的态度:我的人生与你无关。所以,你就别问我怎么知道了。
庄子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与众不同的是,他故事的主角通常是鱼啊,鸟啊,树啊,还有蝴蝶之类的动植物,然后又通过这些个主角媒介,讲了一大堆的人生哲理。
所以庄子的精神世界真得很难搞懂,但是这些难懂的故事,经易中天一讲述,就变得有趣多了,想必孩子也是非常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