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深度好文)

古训: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深度好文)

2020-04-24    10'10''

主播: wxlz(皖馨读书会)

56 0

介绍:
古训: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深度好文) 原创 奕默 国学一刻 昨天 文 | 奕默 · 主播 | 王霞 《资政通鉴》说: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一个人,想要走上坡路,就要选择友善的人交往,多读有益的书,多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多采取友善的行动。 择善人而交 冯梦龙说: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人的一生,来来往往,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但在这些人中,能成为朋友的,却少之又少。   真正的朋友,不在相识时间的长短,而在三观相近、相知相惜。   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人也因此成为朋友。   但庞涓性格急躁,还没学成,就急急下山,告别了师傅。   临走之际,庞涓对孙膑说: “你放心,如果我被魏王重用,能建功立业,一定把你推荐给魏王,我们兄弟齐心合力辅佐魏王,共享荣华富贵。”  孙膑信了他的话,学成以后,就去投奔庞涓。   但鬼谷子劝他说,庞涓心胸狭窄,万不可深交。   孙膑却觉得自己和庞涓同门师兄弟一场,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   见到庞涓后,庞涓表面欢喜,内心却嫉妒孙膑比自己厉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风头。   没过多久,他就设计陷害了孙膑,最终导致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   孙膑这才知道,自己交友不慎,后悔不已。   有句话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真心付出。 交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   择善人而交,择君子而处,才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就像杜甫和李白这一对忘年交。   尽管杜甫比李白小了整整11岁,但杜甫被李白的文采深深吸引,与李白一见如故。   而李白也欣赏这个年纪轻轻却文思敏捷的兄弟,两人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尽管相处时间不长,但杜甫后来却写了大量纪念李白的诗,回忆这一段珍贵的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值得相交的朋友,不在距离的远近,不在年龄的大小,而在是否知你、懂你、包容你。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不如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的朋友。   择善书而读   书海无涯,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读物。   不同的书,反映的是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读不好的书,会让我们急功近利、误入歧途;读好的书,却让我们开卷有益、获益无穷。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小时候很顽皮,也不爱学习。   有一次,客人到他家去做客,结果他又开始调皮捣蛋。   客人委婉批评了他几句,万斯同恼了,一怒之下,就上前掀翻了客人的桌子。   他这种乖张的举动,惹得父亲大怒。   为了教育他,父亲把他关进了书房,从此不准他出书房半步。   无所事事的万斯同不能出去玩,觉的实在无聊透顶,看到书房里有很多书,就随手抓起几本看了起来。   这其中,就有一本陆羽的《茶经》。   里面写道: “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读着读着,万斯同越来越上瘾。   他渐渐领悟到,人生如茶,只有经历沸水的冲泡,才能清香四溢。   从此,他爱上了读书。   哪怕后来父亲允许他出书房了,他仍然躲在书房里,如饥似渴地阅读。   在书香的滋润下,他也一改以往暴戾的脾气,变得像茶水一样,淡泊致远。   后来,学富五车的他,成为了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中《明史》的编修工作。   莎士比亚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朝圣;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当我们读书越多,读书越深,我们的眼界就会越来越宽阔,精神世界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人处世也会越来越通透豁达。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终究会滋养我们的容颜、丰厚我们的底蕴。     择善言而听   松下幸之助说: “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  面对他人的意见,如果我们善于倾听,我们就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朝有个武将叫狄青,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他没有读过多少书。   但他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就在他风头无两之际,他的同仁范仲淹却给他送了一些书,并对他说:   “你虽然是一个武将,但你作为一个将领,如果不知道天下古今之事,那么就你只有匹夫之勇。”  狄青听了范仲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此后的他,一有空闲,就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研习古代兵法。   几年之后,他带兵大战,越发娴熟,而且各种兵法信手拈来,如入无人之境,成为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   葛洪有言: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谦虚谨慎的人,就会获得大家的帮助,赢得大家的认可。   而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就可能在骄傲中毁了自己。   战国时期,有位将军叫赵括。   他从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兵法,自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   有一次,赵括要领兵出征。   但他母亲觉得他过于骄傲,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合当将军,就坚决反对。   但赵括却觉得自己很能干,压根不把母亲的话听到耳朵里。   他母亲没奈何,只好去找赵王。   她对赵王说: “我儿子自从当了将军,就盛气凌人,军队里没有人敢抬头看他,赏赐的金银珠宝,他也只顾自己拿回家,不分给下属。 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将军。"  但赵王觉得是她作为母亲,担忧儿子的安危,也听不进她的意见。   就这样,赵括还是领兵出征了。   但结果,果然不出他母亲所料,赵括带领的10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损失惨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骄傲自满、一意孤行,只会害人害己。   虚心求教、集思广益,才能走得更长远。   择善行而从   《三国志》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觉得善事小而不去做,不要觉得是小的坏事就去做。   懂得多做好事、多结善缘的人,自然会更有福报。   元末明初,有一个人叫刘继祖。   他的同村有一个村民叫朱五四,因为得了瘟疫,朱五四和他老婆都死了,留下2个儿子。   看到朱家家破人亡,刘继祖很同情。   他不惜拿出一块地皮,好心安葬了朱五四夫妇。   他还拿出钱,帮助抚养朱五四的2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感谢刘继祖,追封他为义惠侯,并惠及子孙后代。 《周易》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懂得积善行德的家庭,自然福报深远;而如果多行不义,恐怕就会遭遇灾祸。   魏国有个丞相叫魏齐,他跟范雎平日里无仇无怨。   只是因为看不惯他,魏齐就派人把他打得死去活来。   更残忍的是,他还让手下郑安平把他扔到荒山野岭。   但郑安平不忍心这么做,就救了范雎。   范雎获救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后来成为了秦国的丞相。   为了报复魏齐,他就借助秦国的力量,大肆追杀魏齐,还扬言魏国如果不交出魏齐,就会惹祸上身。   魏齐到最后无处可逃,被逼得自杀。   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欺负别人、伤害别人,固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却让自己后患无穷。   懂得宽容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少一点矛盾,多一点快乐。   作家马德说: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时光荏苒,余生不长。   与其缠烂人、看烂书、做烂事,白白把时光荒废。   不如择善人、听良言、结善缘,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