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窑院与树
文/北原
从北京回到渭北淳化的老家时,青草寂静,苹果鲜红。
我快步回到屋子,又快步来到奶奶的坟前,没有言语,没有哭泣,静静地跪在那里,很久很久。
天地悲凉草木秋。奶奶在那个秋天走完了她艰难的一生。
走时,奶奶说要等着看我结婚,没等我回来便永别了。
在这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再也看不到奶奶满脸的皱纹,再也握不住奶奶细瘦的手指,再也听不了奶奶细碎的声音。
最深的记忆在窑院,我快步走向老宅,看到的却是平坦的麦地,那些鲜活的记忆被永久地埋在地下。坐在窑院纳鞋、站在树下等待、弯腰捡拾核桃的奶奶一幕幕在大脑中回放。
我出生在这片天空下,在阳光和雨水中闻着麦香果味长大。
奶奶就是我的一片天空,如今我与天空只隔着薄薄的一层土,还有窑院和那些树木。
听父亲说,有两棵皂角、三棵松柏移植进城了。
奶奶栽的这些高大的树去流浪了,皂角树上还刻着我们兄弟的名字,它们今天是否还存活着呢?
走在县城,看见梨园广场上耸立的树木,不知道它们来自那一条沟、那一个村子、那一个院落,时常会遇见死树被挖走,新的树木又取而代之。
在城市遇见这些树,总会想起我的奶奶和窑院,还有那些背井离乡的树,它们是否水土不服?是否害怕得睡不着?是否看不见天上的月亮?
回不去的树木,回不去的窑院,回不去的故乡。
北原,网名渭北清光,陕西淳化人,文学爱好者,业余写诗。
(编辑:李慕云,字数483字)较好。语言富有诗意,节奏感较强,感情真挚,紧扣“长亭送别”主题,题材虽然没有突破,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