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忆父亲
作者:彭定强
梨花风起正清明,又到风清景明时。
游子纷沓归乡去,怜我依旧守鹏城。
音容常在梦中现,自愧未曾祭墓前。
天堂桃花已开否?点亮心灯寄思念。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0年端午节后的第二天晚上,父亲在异乡永远离开了这个令他眷恋的世界。我们兄弟姐妹捧着父亲冰冷的骨灰盒,从遥远的海口返回故乡蕲春。亲人们异常悲痛,舅舅表叔在村口迎接,伯父拄着拐杖失声痛哭……
父亲生前的同事、朋友前来祭奠,我写了一副挽联:
几度沧桑斯人已去千呼万唤胡不归,一世英名音容宛在父子相见梦中圆。
21年过去,以为时间能冲淡一切,但每到父亲的忌日,每到清明时节,我们对他的思念更加强烈。
父亲在家族很有威望。每年清明前夕,安徽省彭氏大家族的家门都会提前来家里商量清明祭祖的事情。我那时很年轻,对于父亲对祭祖一事的虔诚与热情不大理解,甚至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不能忘了根本,忘了祖先,站到祖先的坟前,你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若干年后,父亲的话语时常在耳畔回响。是啊,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父亲在乡里小有名气。写得一手好文章,能歌善舞,还善于湖北大鼓。小时候,每逢村里放电影,他就要给群众表演他的湖北大鼓了。七十年代,他的先进事迹还被拍成了电影。
父亲生前是学校的校长,做事认真负责。在他眼里学校的事情比家里的事情还重要。总记得有天晚上,下起瓢泼大雨,父亲竟然带着我去学校,说担心学校的排水沟堵塞,担心学校教室的窗户没有关好……
父亲为人和善,关爱孩子,很少对孩子说“不”,以致母亲还责备他对孩子过于宽容。哥哥很年轻的时候想去买三轮车,他十分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哥哥成为乡里乃至上半县第一个买三轮车拉客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有胆有识,需要创新精神。这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蕲北山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举,很快乡里掀起了三轮车拉客的热潮。
二十年过去,家乡巨变。哥哥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现在是一名称职的书记,正带领村民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着。
而我,那个被父亲在梦中寄予厚望的人,依然从事父亲的老本行,偶尔像他一样发表一点豆腐块文章,偶尔舞文弄墨修心养性,偶尔在楚河汉界里体验人生的乐趣……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亲长眠地下二十余年矣。不知道天堂的桃花开了没有?清明时节我不能静立坟前诉说,但我会在遥远的他乡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道路。父亲写的诗歌我会一直珍藏,还有那个特殊意义的“存折”将留给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