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成感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韩愈(768-824)说的一段话,一千多年来,一直被教育界,特别是教师将其奉为圭臬!历史的看问题,韩愈在那个时代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了不起的,也确实说的有道理!
但是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现在还把一千多年前的理论继续用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是不是有点太不合时宜了呢?
首先说“传道”,我们该传什么“道”呢?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明确指出“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谁要是能说出来他老人家所指的道,那就不是他老人家的意思了。大道,无影无踪无形,但又处处皆有道。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当我们说“知道”的时候,其实,我们未必真的知道!所以,作为老师要向学生传道的时候,究竟是要传什么道呢?是老师要讲的道,还是学生要掌握的道;是自然之道,还是社会之道;是政治之道,还是军事之道;是经商之道。还是行船之道;是健康之道,还是精神之道;是历史之道,还是现实之道;是当今之道,还是未来之道;是家长之道,还是子女之道……真是不一而足,无从谈起!
再说“授业”,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职业甚至行业都已经岌岌可危了,有的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连餐饮业、旅馆业、银行业,甚至汽车驾驶在不远的未来都可能不再需要人工操作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而作为老师,又怎么可以来向我们这么多的学生一一授业呢?他们又究竟能为每一个学生授什么样的业呢?
至于说到“解惑”,作为老师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要想做得好,恐怕也很难。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知识爆炸的年代,试问:又会有哪位老师可以能够解释清楚这么多学生所遇到的惑呢?还有,我们现在的许多学生借助词典、工具书、手机、电脑,等等,通过网络、网课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真有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他们往往会突然抛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来,搞的老师会很尴尬。所以再让老师来解惑,显然他们是力不从心的。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给老师重新下个定义:“师者,所以播爱,开智,创新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把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爱是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也是在承担着父母的责任,所以才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我们还要提倡师生互动,一起来探讨、研究、论证我们所面对的道德、理想、为啥读书、为谁读书、读啥书以及应该怎样才能读好书;共同创新(创新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理念、更新观念;一起提升智慧;也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的作用已经早就不再是自己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角色了,而更应该像编剧、导演、与同学们一起做演员、观众、评委和裁判的角色。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一定是更有效果的,
但愿此篇感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