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圣王阳明(文/德成 诵/大杜)

千古一圣王阳明(文/德成 诵/大杜)

2020-11-16    07'53''

主播: 诵者大杜

98 1

介绍:
德成感悟 千古一圣——王阳明 王阳明,真实的名字是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谥号文成,史称王文成公,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其父王华为南京礼部尚书,状元。 史书上说,其母怀孕14个月才生下王阳明,这未免有些演绎。要么就是母亲记错了日子,要么就是后人为了突出王阳明的与众不同。但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造假! 又说其祖母在王阳明没有出生前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天神衣绯玉,在云中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临王家。于是王阳明出生后,其祖父就给孙子取名为“云”。他出生的地方取名为“瑞云楼”。梦的事,就难说了!啥梦都可以做。只怕也有后人杜撰之嫌。 说王阳明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但能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的内容,这未免也有些夸张,不待这样的,表面上这好像是在说王阳明聪明,其实是在变相说他是生而知之的神童。岂有此理! 有一天,祖父为他改名为“王守仁”,当即就会说话了!这个有可能,已经5岁了,也该会说话了。 王阳明13岁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这对王阳明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其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王阳明更加刻苦学习,特别喜爱读兵书,也喜爱研读道教、佛教、儒教等书籍,何况父亲曾是当朝的状元,什么样的书籍都不缺。凡是该读的书全部都读。还特别喜欢拜师学艺。最极端的例子是,17岁结婚的当天,他竟然跑出去拜访禅师了,不仅耽误了拜堂成亲,甚至彻夜未归。第二天,心急如焚的老岳头才把他找回来。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把王阳明看成了书呆子,这是他学习入迷了,也才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圣人的标志之一!(也许王阳明压根儿就不满这门婚姻,故意躲避的。他与夫人褚氏一起生活了30多年竟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私塾先生问他读书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想到王阳明脱口而出,说他认为对读书人而言,最要紧的不是科举,而是想法做一个圣贤之人。何其了得!看看我们今天的读书人吧!只希望考上个985、211,最好能考上北大、清华。试问:即使考上了,又能怎样?面子好看而已,至多能找份好工作!将来未必一定能有什么出息! 王阳明34岁时以刑部主事的身份上书救人,因而得罪了擅权的大宦官刘瑾,被杖四十,并被赶出京城,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这对于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的王阳明而言,恰如从天堂猛然掉进地狱一般。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王阳明丝毫没有气馁,而是想着假如孔子在这里会怎样做?假如尧、舜、周文王、周公旦……来到这儿又会怎么样?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外部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人必须向内求,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良知!良知人人都有。良知就是每个人的心。一个人有了良知,就有了善恶是非标准,就知道了对错、好坏、忠奸、美丑!这与外部一切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一切全在于自己的心。心就是理!这就是王阳明最著名的龙场悟道。伟大的“心学”也从此诞生了!总结成四句话就是: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没有惊动朝廷就评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就任赣南巡抚时,他把自己的“心学”运用得得心应手,让山贼们望风而逃,或乖乖下山束手就擒,或干脆自认王阳明为师,甘当阳明弟子!后来王阳明的弟子遍及大半个南中国。 王阳明的心学在东南亚,特别在日本,影响至深。不得不说,日本的崛起与信奉王阳明的心学是有着极大关系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黑暗的封建社会里,特别在程朱理学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大背景下,王阳明的理论好像是黑暗中出现的一束光,一个火炬,一轮明月甚至是一轮红日,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田 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半圣人,半个圣人是指曾国藩,一个是指孔子,一个是说王阳明!了得!孔子是历朝历代皇帝封的;而王阳明则是人民大众公认的! 愿我们都有空多读点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