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读之五十七:大才大德,名声自高-不要说的好做的差

弟子规解读之五十七:大才大德,名声自高-不要说的好做的差

2021-03-26    06'53''

主播: 诵者大杜

585 6

介绍: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弟子规解读之五十七:大才大德,名声自高---不要说得头头是道,做得乱七八糟 原文出自泛爱众篇之第2节 【释义】:德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所敬重的,并非他的容貌。大德大才的人,声望自然很高;人们佩服的,并非是他会说大话。   一个人如果修养好,德行高,那么,他的名声自然就好,人们自然会不自觉地拥护他。而如果仅仅是外表长得俊美,想要得到人们的敬重,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德大才大,名望自然就大,不是说一个人会说大话,就能让人们敬佩。一个有理想的人,必定是脚踏实地地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人。说大话很容易,做大事却一点都不容易。 总体来看,一个人与其在意自己的相貌好与坏,不如在意自己的修养和才学的高与低。人们所看重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在。隐含的意思是,既然“行者高,名自高”“才者大,望自大”,那就踏踏实实地完善自己,不是外表上做得好(貌高),就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的。 前文提到过的春秋时期的晏婴,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不妨碍他成为齐国的能臣,不妨碍他成为齐国名相,更不妨碍整个齐国的百姓都爱戴他。包拯在民间一贯的形象是面如黑炭,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他到底是不是如此,如果是真的,那么他这样的一种外贸,按照中国传统的审美来看,很难说是“貌高”。但是,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刚正不阿,因此,千百年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由此可见“貌高”者不一定为人所重,为人所重的也不一定“貌高”。这个道理可以放到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说得通。例如在企业里,一个人只知道做表面文章,实际工作能力却不行,那么他短时间可能可以迷惑住一些人,但从长远来看,是绝不可能在这个企业中生存下去的。 作为一名员工需要明白,企业和老板看重的是一个员工真实的内在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表面上的“能力高超”。 有一个刚刚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年轻人,参加了某公司举办的招聘会。他的能言善辩,给该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错,这位年轻人说话逻辑清晰,而且能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当时他应聘的职位是业务员,最底层的那种工作,所以老板当时还比较感动,觉得这个年轻人并不好高骛远,不仅给人印象是很有能力,而且愿意主动从基层做起。 为了试探这个年轻人,老板顺着问了下去:如果给你这个岗位,工作该怎样发展? 年轻人立即舌灿莲花地讲述了自己对工作的构想,听得老板直点头。销售工作嘛,口才很重要。最后,年轻人被录取了。 可惜,年轻人在入职后的半年里,几乎没有做出来什么成绩,销售业绩甚至不如那些当初并不被老板看好的同期入职的其他同事。 面对惨不忍睹的“工作答卷”,老板叹了口气:“我以为找到了良将韩信,没想到其实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年轻人很快就被公司辞退了。 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名真正被企业看重的员工,不应是表面上看起来多么有能力,而实际上什么都错不成的人。“人所重,非貌高”,企业所看重的,是能切实把工作做好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乱七八糟,这样的人在任何企业里都没办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