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读之七十二:近墨者黑,百事皆坏-远离害群之马

弟子规解读之七十二:近墨者黑,百事皆坏-远离害群之马

2021-05-02    09'30''

主播: 诵者大杜

349 2

介绍: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弟子规解读之七十二:近墨者黑,百事皆坏---在职场应远离“害群之马”。 原文出自亲仁篇的第4节 【释义】不肯亲近有仁德的人,就会有无限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并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承接上一节,不跟优秀的人接近,不向他们学习,那么,奸邪小人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影响我们,误导我们。这也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对于一些人而言,学坏比学好容易得多,因此,有的人越是亲近小人,就越是无法自拔,最终自然是“无限害”,无法成事。而且关键是,亲近小人除了容易让自己变坏之外,还有其他的危险,例如损害自己的事业,甚至是赔上自己的性命。 齐桓公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人物。他年轻的时候重用管仲这个贤人,把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时候的他真是意气风发,个人领导魅力也极其耀眼。但是到了晚年,齐桓公开始远离贤人,亲近小人。在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去看望。管仲到那时候还不忘提醒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和开方之类的小人。齐桓公开始还算是听了管仲的遗言,把这个几个小人都逐出了朝廷。但是时间不长,他又把他们都召了回来。就这样,齐桓公整日与这些小人为伍,但是等到他生病之后,那些小人却一个个地离开了他,还搅得整个朝廷乱七八糟。他们甚至阻止任何人去探望齐桓公,并在宫门外修筑了高墙。齐桓公最后绝望而死。 齐桓公的教训可谓相当深刻。可见亲近小人,远离贤者,后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作为一名员工,对此不可不慎重。在单位里,要注意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和优秀的同事交往,同时要远离小人和是非之地。要明白“近墨者黑”,其中害处无限,甚至能导致百事皆坏的恶果。 大家听说过管理学上一个叫“酒与污水”的有趣定律吗?意思是:将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将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这是一条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实在我国也有同理的谚语,如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无论是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 这些定型的东西已经没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污水不可能成为酒,臭肉不可能成为好肉,老鼠屎也不可能成为调料……既然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处置,远离它们。 将“酒和污水定律”应用到人际关系交往中,就是应该注意远离那些给自己带来不好影响的热。生活中的小人就好像那些污水、臭肉。任何事物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包括人的道德修养。如果你接触美好的事物或品质优良的人,就有可能由于耳濡目染而不知不觉受到陶冶,不知不觉地接受“真,善,美”的世界观,而变身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如果你置身于一个“假、恶、丑”的生活环境中,自己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坏的影响。 害群之马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远古的时候,皇帝要到具茨(cí)山去寻找一位传说中的神,叫做大隗(wěi),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良策。当行至襄城郊外时迷了路,绕来绕去总是找不到出路,黄帝一行万分着急。此时,他忽然看见空旷的野地里有个牧马的男孩,黄帝心想这个小男孩想必知道路该怎么走,于是赶快过去问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吗?”男孩说:“当然知道。”黄帝心中大喜,连忙又问:“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么地方吗?”男孩看了看黄帝说:“当然也知道。”黄帝道:“你真了不起啊,不但知道具茨山在哪里,还知道大隗的住处,那么敢问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吗?”男孩对此就有些推辞不想回答了。黄帝继续追问,他才回答说:“治理天下,与牧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只不过是要把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男孩说完,骑马离去。黄帝闻听此言,茅塞顿开,连连向牧童离去的方向拜谢。 “害群之马”与酒中的污水是一样的,其可怕之处正是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到处搬弄是非,惹人讨厌,他们所在的圈子,也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我们能让自己做到的最低原则,就是谨言慎行,远离是非,远离“害群之马”。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嘴去传播“是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好自己,停止“是非”的传播,也把握住自己的耳朵不去听“是非”。我们虽然可能不容易到达“贤人”的标准,但是能够做到远离小人。近墨者黑,与同事交往必须慎重,如果对方属于害群之马,我们应该做的,至少是远离他们,不要受到他们的影响,避免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