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的家乡  作者: 群英

贫瘠的家乡 作者: 群英

2020-04-06    08'57''

主播: 迎春🌷~melody

148 0

介绍:
姐姐说:“真奇怪,小时候总认为自己的村庄是最美的,长大了就不是这样想的。”我很认同。 我的老家在长江边上,村子很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土地贫瘠,物种单一。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老家被计划成棉产区,由于人均土地过少,为了完成国家规定上交的棉产量,村里将最好的土地都拿出来种棉,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种粮。菜园子都是村人利用边边角角的小块土地拼拼凑凑而成。吃的大米是供应粮,按人头定量供应。买回的大米,煮好后有时会微微发黄,长大后才知道这是陈粮,而且有些霉变,对身体有害。小麦是稀罕物,所以,每年只有端午节和春节村人才会发面做馒头。做好后怕孩子们贪吃,没物待客,会把馒头放在竹篮子里高高地吊挂在楼板上。为了不饿肚子,一年当中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吃红薯。纯蒸红薯;红薯稀饭;即使是煮干米饭,也会在米饭的最下面或最上面铺上一层红薯;没有新鲜的红薯,会用晒干的红薯丁掺杂在米饭里。为了节约大米,有些家庭会每天以稀饭为主食,一跑动起来,会听到自己肚子稀里哗啦的响声。与我同龄或年长我一些的村人,长大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都难以从红薯的梦魇里走出,大有“闻薯色变”“闻粥色变”之感。我有一堂叔五十好几了,他说那时揭开饭锅看到红薯都想吐,想吐都得吃下去,有得吃总比饿肚子强。外子到四十余岁才肯喝些纯米稀饭,至于红薯稀饭到如今也是不肯吃哪怕一口的。我是到三十多岁才开始逐渐吃些红薯喝些稀饭。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老家是丘陵地带,无山,但水资源很丰富。一边是浩荡的长江,一边是阔大的赤湖,那时没有将水资源进行承包,可以自由地打鱼。按理,可以以此提高村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但我印象中小时候吃鱼的频率也相当低。长大后,就这个疑惑问过母亲,母亲说:“因为穷,买不起树,树还要指标,又没指标又没钱,当然就没船。”整个村庄,除了生产队有一条船,只有一户人家有私船。每日傍晚时分可看到他们兄弟两人扛着木桨和渔网回家。所以虽然他家孩子多,但条件不是最差的。现在想想,他们家有船,可能与他们家有一个姑娘嫁到山里去有关,山里有树木,有树木才能造船。 因为无山,所以极其缺乏柴禾。每年,母亲会像男人一样(那时父亲在外工作)摇着船到对面村庄的山林砍柴,为了多砍一些,经常要在山里人家住上一二个夜晚。有一次风大雨大,母亲迟迟未归,爷爷在湖边焦虑不安地眼望雾气蒙蒙模糊不清的湖面站立许久许久,直到母亲平安归来。对于柴禾的渴求,连半大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