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最走心的影评了

这可能是最走心的影评了

2017-12-23    15'00''

主播: 大风●古老的龙舞

57 1

介绍:
这可能是最走心的影评了 这可能是最走心的《芳华》影评了  娱乐信息收集站  《芳华》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黄轩、苗苗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芳华》几经波折后终于上映了。电影根据美籍华人、著名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从文革时期到1976年惊天巨变,再到改革开放,直至剧终的2016年,影片为观众塑造了一组部队文工团士兵的人物群像及沧桑巨变,既描绘了他们在四十多年前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和特殊环境之下的人生轨迹。每一个个体的情感、命运、梦想、价值都不得不和时代和集体紧紧地绑缚在了一起,但是随着战争的到来,随着时代的变更和集体的解体,这一切最终又都烟消云散。 导演冯小刚定位《芳华》主题为“一代人的芳华已逝”,电影里有前半段美好的青春芳华,也有后半段辛酸的流逝,以及表现岁月在时代变革中流逝后的拘谨仓促和无可奈何,这何尝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甚至是七十年初出生,一代代人的生活写照呢?  《芳华》呵护了社会的良心 影片中《绒花》这首歌唱道,“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显然,严歌苓和冯小刚不仅仅满足于成为时代的记录者,还想通过影片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立场与价值观。影片中乐于助人但已情感萌发的刘峰、敏感脆弱又坚强执拗的何小萍、外表娇媚实则心机颇多的林丁丁、满怀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萧穗子等人,如今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各自的原型。《芳华》中最令人感慨万千、最难让人接受的真实,要数刘峰与何小萍截然不同的人生,最后又殊途同归的命运。 刘峰,一个木匠,参军后由于表现出色从基层连队被调到了文工团,在这个以高级知识分子和军政官员的子女居多的群体中,刘峰深知自己跟他们的差别,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所以他才会事事争先,去做“活雷锋”、去成为标兵模范、去帮战友做沙发、去谦让上军校的名额。 “我们是信奉平凡即是伟大的一代人”,严歌苓在原著中写道。她将“平凡即伟大”的极致倾注到小说中的“好人”刘峰身上,他超乎常人的心灵手巧、超越自我本能的善良和利他心,他以“模范标兵”的姿态在被需要中活得心满意足,却因一次“触摸事件”遭遇人生巨大转折。  何小萍,一个文革中被打倒的“坏分子”的女儿,甚至为了生活不能姓自己生父的姓。在那个唯成分、血统论英雄的年代,她无疑是最底层的存在。何小萍勤奋刻苦,但因为身上背负着不应该背负的包袱,总是有意无意的成为被怀疑被嘲笑的对象。 刘峰跟何小萍踏过了两种走势相反的路:刘峰从前途无量的楷模成为“不幸生还”的残疾军人,何小萍从心灰意冷的杂役成为救死扶伤的战地英雄。但他们有一点相同,无论是鲜红伤口上的白布条,还是被鲜血染红的白大褂,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这也是让观众最难以接受的结果?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炽热的情感不仅没有回应,还反遭讥讽和落井下石?为什么善良被欺负、正直被辜负?我想,观众的这些呵斥和责问,正是编剧和导演小心翼翼呵护的社会良心。无论时代的变迁,也无论社会的变革,善良、正直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永远是时代的一抹亮色。 片尾,在站台上刘峰与何小萍那一抱是那么的令人难过,二十年前的青春年少时,这一抱是一个埋藏在心底的秘密,而当这个秘密最终实现的时候,两人却是一个肢体上残缺不全、一个心灵上千疮百孔。在时代面前,个体往往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黑人领袖马尔科姆在《异类》一书中强调,“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同样如此,刘峰与何小萍的命运都不是他们自己所造成的,但他们却必须背负着命运活下去。 悲凉、感伤之余总有缕缕温暖。片尾旁白说,“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最终,当我看见刘峰与何小萍俩人能走到一起时,还是禁不住有片刻的心满意足,祈愿善良不被欺负、正直不被辜负,祈愿善良、正直的人们终会有幸福的归宿!  《芳华》隐藏了极大的克制 在剧里剧外,《芳华》都表现出极大的隐忍和克制。在剧中,男女主角刘峰与何小萍的取名是别有用意的,男主角文艺兵出身,为人正直、质朴善良,文刀刘,山高人为峰,善者至尊!女主角在原著中叫何小曼,性格内向,常受人排挤,剧中改为何小萍,其实隐喻着,何人又不是时代的小小浮萍,随波逐流,漂泊无依呢? 在我看来,影片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也没有特别坏的角色,甚至也没什么特别伟大的爱情。无论是这种和平年代下的情感纠葛,还是战争背景下的起伏的命运,影片都处于貌似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激情和浪漫的格调中的平静,能够感觉到渗透了创作者深深的感念和追思,同时也带着隐含的批判、反省意味。 比如,男女主角在急遽剧烈的情感冲突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表情上始终上是平静的,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又比如,萧穗子亲历了何小萍与其他团员发生的多起冲突,也见证了刘峰的命运起伏,她在忏悔式的旁白中,有悔恨,有歉意,但没有声泪俱下、如哭如泣,也保持着情感上的克制。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对于冯小刚剧中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有观众说是他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但我觉得恰恰是导演在这些事情上的“暧昧”态度和处理手法,以不放肆的克制和有理性的隐忍,更能烘托《芳华》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  在剧外,更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影片历经审查和周折,甚至在国庆节前夕突然取消上映,重新剪辑,推迟两个半月后才与观众见面的《芳华》,实属不易。 剧里剧外,冯小刚始终只谈风月,无关其他,表现出极大的隐忍和克制。或许《芳华》在欲说还休中并不想颂扬或者批判什么,她只是想呈现一份特定的年代记忆。也许,这些被时代碾压的记忆从来不会被想起,但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芳华刹那间,人无再少年。你我无敌的青春、生活的芳华曾经鲜艳夺目、绚丽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还是渐渐褪色泛黄了……但无论如何,你我青春的容颜和记忆的轮廓,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消磨而褪色。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