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条中国古人的处世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这几条中国古人的处世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2018-06-21    15'07''

主播: 大风●古老的龙舞

10215 86

介绍:
这几条中国古人的处世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智慧拥有无穷的力量,但是智慧从哪里来呢?一是从实践中来,切身体会,理解最深刻,但是精力所限,所得很少。二是从别人身上借鉴,但要学会去粗取精,辨别真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十几句古人的处事智慧,一定会让你醍醐灌顶、如遇知音的感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普遍信奉的一种人生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儒道互补”的特点,既有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也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这句话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观与现实选择。古往今来,不少仁人志士因为这句话,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在今天,这句话依旧铿锵有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不能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心无杂念地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中国士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中国文化重视心灵的力量,崇尚追求内心的平静,因为只有心静才能看清真相,成就大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心灵澄明,虽在名利场,也能出淤泥而不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 中国人的家国观念根深蒂固。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努力奋斗,将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架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桥梁。这种爱国情怀、担当意识,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走出苦难的不竭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不屈不挠,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中国人历来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如今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早已经融化进民族精神之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对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就去做;相反的,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的意义不大就不去做。 心性的养成就在这些日常小事中,不可放松要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别人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以求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别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人只有在不断的对照和自省中才能进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遇到应该做的事情,不要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身旁,也要抢着去做。后来发展为“当仁不让”。 老师在这里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强大的阻力。对于正义的事情,要有勇气去做,不惧怕任何的权威和压力,这就是气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事情没办好,君子往往先找自身的原因,而小人忙着为自己开脱,更有甚者会找替罪羊。有时候遇见问题并不是什么坏事,它能检测出我们身边谁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真有智慧的人,总是先把自己的主观放下,内心空灵清净,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看清时间空间的因缘;因势利导,导引自己和大家步入正道,使之各得其所,而不是一味地站在主观、自我的立场,与自己、与别人相争。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这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