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我本向阳 作者 : 耿英年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向阳的生活很纯,向阳的花很鲜,向阳的天空很高,向阳的裙衫很俏,向阳的微笑很醇,向阳的友情很真,向阳的忧愁很清,向阳的孤独很美……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幡然有种对人生的体味与感悟,虽已被青春的岁月洗尽铅华,但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生活已悄悄地为你涂上了向阳岁月的痕迹,增添了流年的沉稳与厚重。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是诗,那么中年就是一部小说,这其中涵蕴了人生的万语千言,浓缩了高处正胜寒,奋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成熟历练,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感悟人生百态,笑谈世事繁华,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美,因而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闲闲地写下几段文字,以期裨益你我。   感悟一,人生莫若三件事:孝顺好父母,教育好子女,活明白自己。   百事孝为先。常言有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单就从孝顺一事说开去,顶一头鹤发,着一袭单衣,略揖一揖,昂然向我们走来的,首推就是李密。   《文心雕龙》有言:“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议。”笔墨,是鲜红的血与泪。李密一表,诉说着仙逝的父亲,被夺志的母亲,相濡以沫的祖母和孤苦伶仃命运多舛的自己。李密一表,融注了他的心血,那是作为孝子的泣血宣言。李密一表,是一根针,在一刹那,不,比刹那还要短的换念之间,戳破了我们的心,然后,感动如身上潋滟的血。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在那样一个尔虞我诈,风云变幻的残酷时代,人们的期望不过是韬光养晦,仕途平坦。然而,因为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李密决定侍奉祖母以终老。不惧怕“郡县临门,急如星火”的高官威逼,更不图求“猥以微贱,当仕东宫”的千乘万禄,他义无反顾的守护自己心中的一片赤诚。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司马炎读罢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也!”   “羔羊有跪乳之思,乌雀有反哺之义。”2004年感动中国田世国道:“我们的生命是双亲给予的,作为儿女,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孝道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复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相接的链条。学会感恩,让爱如涌泉,滋养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寒来署往,日升日落!   真诚的朋友,你做到了吗?   感悟二,人生莫若三姿态:恣意、低调、高雅   也曾仰望天空,寻找那绚烂的云彩,却总是寻得余晖影翳的一瞥;孰不知,低头的那一刹那,便是整个无与伦比的拂晓。   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有人说是一种高雅的姿态,还有人说是一种低调的姿态。虽然人生的姿态千奇百怪,但是只有低姿态才会走得更远。   每次去西安旅游或出差,定不会停顿去兵马俑“朝圣”的脚步。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那些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唯独那尊跪射俑,它是兵马俑博物馆中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陶俑。跪射俑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弩兵方阵中。属秦兵种内的重装步兵俑,这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身披铠甲,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身体和手向左方微斜,双目向左前方平视,两手在身体的右侧上下作握弓状,其姿态显得特别英武。仔细观察,连衣纹、发迹都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他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到1.97米之间,兵马俑坑地下坑道都是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姿,重心在下,右膝、右足、左足三点着地,且呈等边三角形,增强了稳定性。   因而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决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真诚的朋友,你是否已经调整了自己人生的姿态?   感悟三,人生莫若三阶段:成长、成熟、成就   人哪,青年时要浓烈——那是有所求,意在成长;中年时要淡定——那是有所思,意在成熟;老年时要厚重——那是有所悟,意在成就!   我们曾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然而铅华洗尽,返璞归真,我们总会在成长的历练中趋向成熟,在成熟的积淀中趋向成就,在成就的坚守中趋向卓越!   有这样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历尽世间奢华百态仍澄澈如水。年少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学成归来,才华横溢,瞩目文坛,步履踏遍文艺园地。李叔同,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弘一大师的人生是坚守的,是光彩夺目而又宁静淡雅的。司职教授,品格高尚,技术精湛,学识渊博,开拓进取,为古老中国艺术注入了活力和血液。属文吟诗,如蓝田之玉,苎罗之纱,历经磨砺愈发坚实,经过洗濯更显本色。那份坚守,那份执著,那份人格魅力,如风常拂,如月明澈。   为人至此,本已无多言,一生行止,李叔同先生的人生无论哪个阶段尽是巅峰。少年大志,中年大才,晚年大德,作为大师,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做一样,像一样,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一曲《送别》意境幽远,传唱大江南北,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一部《茶花女》如星光一闪,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执教一师,桃李满天下……对他的一生,赵朴初居士有诗为证: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多么值得我们深思的至理啊!   真诚的朋友,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感悟四,人生莫若三种状态:生存的保障,生活的质量,生命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常使我们茫然不安,无法宁静,这就是“浮躁”。我们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要知道浮躁只能带来缥缈的人生;好高骛远只能拥有随波逐流的生活。在我们已经拥有了生存保障,提升了生活质量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我们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清点,请看看十九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吧!   梵高过着清白无暇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过人间疾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这正是梵高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梵高死后很多年,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   真诚的朋友,你的人生路在何方?   一沙一石,莫不都向往云端,在风雨中坚定地巍然屹立,终有“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雄浑壮阔;一溪一河,莫不都向往海洋,在荒漠中执着地前行,终有“波涛汹涌,浪花千点”的激情澎湃;一草一木,莫不都向往阳光,在罅隙间顽强地生根发芽,终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绿意盎然。   林清玄曾说:“生活无非是由短小轻薄的片段组成的,薄薄酒,胜茶汤,粗粗衣,胜无裳。”对生活的感悟胜于一切的技巧和模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寻得的感动,是阅读再多的书籍也无法学得的至宝。   现在与将来,人生的画卷轻轻地描绘,绘出天,绘出地,绘出山,绘出水,绘出落下的泪,绘出展开的笑,都用那向阳的画笔,随着那向阳的颜色,绘出人生的佳境,绘出人生的无憾无悔,人到中年,唯心独醉,静静地守望着生活与岁月的点滴幸福……   我本向阳,我一直这样相信着!   人心本向阳,我一直这样相信着!    论文来源:《软件工程师》 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