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22(周二)
些,心里也暖洋洋的,祝福我们的同学。昨天看《西游记》,说白龙马: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动物都修行,作为一个人怎么能够不修行呢!修行最大的道场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家庭,父母、领导、同事、朋友、爱人、孩子就是我生命中的众佛。
绝学,学什么?智者见经题,便知全经意。《道德经》又称《老子》,有句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的书法老师说,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可以倒过来活,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大家是不是会如此?是的。如果倒退20年,你会早些读经典吗?生命果然可以倒过来活吗?我的书法老师年近八十,他说,可以啊!是有这样的路径的----多听老人讲过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道德经》又称《老子》(智者见经题,便知全经意)。《道德经》反反复复只讲两个字,道道道,实在担心人听不懂,勉强讲讲德。《道德经》始终在讲道、讲德。绝学就是学绝,学什么,绝什么?绝的是众生相(凑热闹,赶时髦,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精明算计,攀比计较),学的是圣人相(沉静广远,朴实无奇,婴孩儿纯厚,不计较,不在乎,不显露,不浮燥)。在这众生相和圣人相当中,请问你是哪一相?我说老子一定会走,“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不知道生命的尽头在哪里。一呼一吸之谓道,给生命一个全然的出口。
小故事:子贡向孔子诉衷肠:《孔子家语·困誓22》中,子贡对孔子说,“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于事君,可乎?”在追求正义、道义的路途中行进,是这么容易的吗?在你决定追求道义的那一天,老天果然是要帮你增强内功,增强内功唯一的方法----面对困厄、身处困境,唐僧要成佛就必须经历那81难。所以子贡倦于学、困于道,不想再追求正义了,愿息于事君。孔子说,侍奉君王是容易的事情吗?伴君如伴虎,侍奉君王不容易,求道比它还不容易。子贡说,那我就侍养我的双亲。侍养双亲容易吗?一个孝字那么容易做到吗?“今之孝者是为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很多人认为养父母有吃有喝就可以了,阿猫阿狗也是给吃给喝可以了,如何能孝,“色难”,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养父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不是。子贡说,那我好好和我朋友相处就可以了。孔子说,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困难,你的朋友肯帮助你吗?不一定,是不是啊!什么情况下肯帮你啊,除非你自己很有威仪,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他才肯帮你啊!子贡说,那我直接种地好了!孔子说,当个农夫很容易吗?冬天的时候要搓绳子、补房子、春天的事情起大早去种地。那什么时候可以容易啊!孔子说,你看在远处,平地之上,起了一个高高的像山丘一样的土堆,上面种上一棵柏树,你可知道它是什么?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容易了!坟丘啊!我们这一生怎么能够不努力啊,怎么能够不奋斗啊!可是这样的道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子贡不清楚吗?子贡当然不是不清楚,为什么他清楚还要问孔子呢?三个字,诉衷肠!换一个词,撒娇,发牢骚。这世上有一种全然的情感,全然的担待、全然的真诚、全然的包容、全然的接受,多可贵啊!
孔子向老子诉衷肠:《孔子家语·观周11》,当年孔子去了周地(周王朝的首都洛邑),孔子说: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爱也,道于今难行也----楚国和腾国正在打架,孔子过去说,别打了、别打了,我们要信奉仁义礼智信,个大的打了也受伤,个小的更不用说了,家破人亡,别打了。会有人听他的吗(道难行)。对于孔子这样的思想家、读书人来说,什么事最难得事情,大概最难得事情就是委质(屈身为体)啊!你让一个读书人去求人啊,难死了。可是孔子为了道行天下,他颠沛流离,而且委质以求当世之君,只要能够道行天下,我屈身为体也没有关系,可是能行吗?行不通啊-----弗爱也,并没有得到奉行,道于今难行也!这是孔子对老子讲的话,老子对孔子讲了什么呢?老子说,“当今之世,听者流于辩,说者乱于辞”,说的人胡说八道。“我认为儒家思想怎么样;我认为老子的思想怎么样;道德经都没有通读过,去说老子的思想;学记没有熟背,却敢说认为传统的教育怎么样,我讲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我说,你好好把传统学一学,你就知道什么叫“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不敢再轻易讲这样相结合的事情了,因为古今一也。可是为什么他能如此啊?说者乱于辞,满嘴跑火车。听者流于辩,分不清楚啊!有个老师讲,我讲的这个课古今贯通、中西合璧,听着多有道理啊,哪个幼儿园一挂什么国际幼儿园、有几个外教,听者流于辩啊!可是我们到了今天,我们能够进这个教室的同学,你也不要听文文胡说八道、讲什么,你一定要多读老子、孔子的书啊!你一定要和他们多单线联系啊!一定要多听听他们的原话,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有一些大老师住在我们心里,启动本源的智慧。现在再遇到一些人到我的办公室,说谁谁谁胡说八道,我就安静的听,人家胡说八道不是人家的错,可是你去听一个人胡说八道,一定是你的错。心若不明,必定听到乱辞,多听听老子、孔子怎么讲。
老子在海天之间诉衷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在海天之间诉衷肠,他在讲什么,他在讲道,“道”到底是什么呢?圣人相,我们回到道的本体,道引领德,全然追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今天,我们的语统当中,常常把道和德放在一起讲,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几千年之前和今天已经是完全不同的语统,在几千年之前,道和德有非常清晰的边界,我们网络上有一个词,“亲”,男女通用、老少皆宜,“亲”是什么,再过几十几百年,在字典里怎么解释它呢?1、亲人,2、亲爱的,3、其他。这解释无限量的接近“亲”,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亲”啊!无限量的接近,但是并不是。在先秦时期,有一个词,人们张嘴闭嘴都说它,“仁”,我们今天很少讲这个字的,我们常常讲“爱”,爱和仁有什么区别?无限量的接近她。君子问仁,孔子说“先事后得”,先去做然后得,就是仁了。“爱”无限量的接近“仁”,但并不是“仁”的本意。
第二十一章 道,引领德全然追随
“道”也是这样的,在先秦时期,“道”和“德”有着清晰的边界,“孔德之容”,先讲德,XX是一个很有美德的人,因为他见贤思齐,他知道读孔子的书好之后,他就读孔子的书,他知道读老子的书好之后,他就和老子单线联系了。美德可以从他做的事情一眼就看出来。孔德,孔就是大,孔子,哈哈,在先秦时期,读到夫子,只要是没有冠名冠姓,就是指孔子,读到“子曰”,没有冠名冠姓,就一定是指孔子。孔子,可能就是最大的那个“子”,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很重要很重要。孔德,最大的德,一个大德之人,“惟道是从”,最大的“德”只听从“道”,我们今天要成为一个大德之人,要努力修行啊!不是说我们今天马上就成为了,而是说,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方向的方向在哪里?“道”始终在最前方带路,为什么“道”迎之不见其首,我看他怎么也看不见,为什么?因为它在前方的前方,在最前方带路。“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是什么样的呢?“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有人说我读这个晕,对了,他本来就是晕的,他本来的样子就是晕的,深远之叹。刚才有同学说,文文老师声音好远,我手机就在嘴边,很近很近,可是为什么感觉远呢?因为我们隔千万里啊!因为是个无形的网把我们连在一起。互联网并不是在中国诞生的,可是互联网的应用在中国非常畅通,为啥?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就是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归根到底就是“道”的思维,就是那个无之中,无中才有一切啊!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可是果然以为这个惚兮恍兮什么都没有吗?不对,大家看,其中有什么?就在那恍惚当中,其中有象、有物、有精(精气神)、这个精是真真的有(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小故事:奔向雾中的山峰。20世纪有个大物理学家海森伯,最大的贡献就是引导出了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大的革命之一,也是人类智慧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革命性突破。有人采访他当时写关于量子力学第一篇文章时候是怎样一个情况?海森伯喜欢爬山,就以爬山为例回答: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我问大家,你现在的目标果然那么清晰吗?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你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你知道你的目的地(你是知道方向的),但是仍然坠入雾中,然后忽然你模糊地,只在数秒钟的功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境象,你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头。整个情形自此突然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仍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头,但是那一瞬间你说:我现在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了。我必须爬上那块大石头,然后就知道该如何前进了。是不是如此啊!往往到处都是雾,在某一个瞬间我忽然感觉境况发生了突变,就在那一个瞬间,虽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爬到最远的那个山峰,但是我知道离我很近有一块石头,我必须爬上那块石头,然后就知道该如何行进了。曹总说,81天81难,我说,81天81级青云阶,青云阶就是我们天天都有一块大石头,我不需要知道我81天能不能读下来,我不需要知道《道德经》我能不能懂他,我需要清晰的是我能不能爬上今天的这块大石头,我需要清晰的是我现在在什么地方,而且甚至这件事情和我们清晰不清晰没有关系,爬就可以了,我今天早上的课听懂听不懂不是最重要,你能爬起来进这个教室,就意味着你已经爬上了那块大石头啊!坚持去走,别掉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