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26天(总197天):诚者•诚之者
识得中华文化的真智慧,大格局,需要有一双慧眼,需要一次次的往内聚集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昨天准备了非常充分的早课的材料,突然发现忘在办公室了,《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终有没有祸、福?如果心是正的,即便是有祸,也会转化成福;如果心偏了,有福或许会转化成祸。读经典,让我们越来越平静、恒定,面对和接受生活,无论是工作、学习、任何的一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踏实做事情时,即进入生命成长的深水区:昨天讲了王天下有九经,理论很完备,如何实现九经?怎么做很重要。认知到位的标准是“侃侃而谈”吗?生活中越来越少的“侃侃而谈”,更多的是生命静定了,知道怎么办,按照知道的去办就可以了,无声无息当中把问题消融。“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在下位不取得上级的信任,下面的工作没法办。有人说单位很不公平,工作上能干,领导就安排一个接一个的活给你干,不能干的,就闲着玩,这是不公平吗?很公平,因为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干!能者多劳,这是真正的公平。要让身边的人看到读经典的好处,对领导来讲,让他感到我们更值得信任和托付。对同事来讲,我们更加大气、遇到纠葛的时候更愿意选择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读经典与我们生活相参。这就是官盛任使。
尊重领导,做个既仁且智的人:在下位不获乎上,获乎上,取得上级的信任,既不是屈从,更不是抗拒,这是中庸的魅力。孔子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遇到领导应该尽到礼,安排我的活尽量去完成它,可是别人会笑话、说是巴结领导。事君尽礼,是谄媚吗?事君尽礼意味着尽到自己工作的本分,反过来,如果偏,就会偏到两端,第一个是屈从,第二个是抗拒。傻乎乎的和自己的领导闹矛盾,看他不顺眼,怎么干事?很多人都会让我们不顺眼,正常的,在不顺眼当中保持顺眼,这就是一种能力!在不顺眼当中保持顺眼,最终完成我们的使命,这才真的需要既仁且智。
给我一双慧眼,看清幼稚和纯真:黑格尔说,孔子的学说只不过是非常老练的道德说教,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读懂《周易》。黑格尔的确很遗憾,如果读不懂周易,怎么可能读懂孔子?孔子的说教确实让人变得很老练,可是老练是真正的成熟!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既有哲人成熟的思维,同时还有孩子般的心性,黑格尔只看到了老练的一面,没有看到他内心的童真。幼稚和纯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长得特别像,却有本质的差别。事实证明,孔子的思想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通明、睿智、大气,越来越有眼光,越来越有决定的人,让我们有一种能力从纠葛当中本然的超脱,从而能够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
找寻生命本源的力量:获乎上是有方法的,“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一次一的往内聚,信乎朋友,朋友都不喜欢你,让上级信任,是很难的事情;从朋友到顺乎亲,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宜于家邦,又到自己身上。不管划多大的圈、多小的圈,起点和终点都只有一个,就是自己。自己要反诸神身不诚,自己不诚,就不能顺乎亲,什么代表诚心?不明乎善。天天努力干坏事,是诚吗?
善的衡量标准:最高境界是利人利己;次之,舍己利人;再次之,损人利己;最差,损人不利己。
像圣人学习,一念恒定,美成在久:“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是什么?“不免而终,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圣人是天道的形象代言人,既不需要勉励,也不需要勉强,学圣人就是学天道。天道是什么?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道怎么做?人道无限量的靠近天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天道酬勤,时时勤拂拭,就在一个勤字上,所以诚之者是人道,人就应该有一颗诚心,诚心是什么?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如果认为一件事情是好的,干什么?固执之。比如在学习这件事上,应该再聚焦聚焦,学习的力度应该再大一点。我们每天学习都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获得成长,但是要获得本质性成长是不容易的,怎么能完全的把握自己,在什么样的声音当中都能守住正,当环境出现偏差,还能够一念恒定吗?真正的诚之者是择善!学习是择善,学习家庭关系更好,同事关系更和睦,更加赢得领导的信任,我们是一个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身边有越来越多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
让自己做一个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全然的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是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心中都有一条如如不动的价值主线,呵护着我们,真心的帮我们守正,守中,最后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向上仰望,不要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要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