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29天(总200天):一条变化气质的康庄大道
叶嘉莹先生,像世间仙子一样,年龄越长,那种醇厚、气象、感觉越来越美妙,越活越年轻,年轻是她的一种状态,同时那种感觉还会超越年轻,如何涵养这种气质?今天的《中庸》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君子唯学,为能变化气质
泰山同学会,就在我们同学的对视之间,感觉整个场域有一种涌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从内向外的一种涌动,从时间上讲是一种恒定。这种涌动,让很多人在靠近一条变化气质的康庄大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之学者为学,为了变化气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移不是不能移,什么能够移---习惯,“习能变性”。坚持读经典,吸引大家的核心是什么?背下中庸、从学识上有根本性的进步,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形成一种向上的习惯,而只有这种习惯,只有习可以变性,这是唯一的变性路径。
传承中国精神,薰育中国气质
内外兼修的课程研习班,值得来体验。《礼记》中讲君子有“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色容庄、立容德。“足容重”,脚下要有根,既向上提振又不飘,向上提振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飘,专治“飘”就需要非常深的向下扎根。《中庸》既是最大的催化剂,也是最大的防腐剂,如果向上仰望,成就一番事业,它一定会推动,成为催化剂;又怕这个过程当中出问题,所以又建立了一座非常厚实的防火墙。气质和气象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比如18岁每个女孩都是美的,35岁成了一个分界线,如果内在提升气质的东西没有启发起来,气质肯定一天天走下坡路,如果提升起来?我的偶像叶嘉莹先生,像世间仙子一样,年龄越长,那种醇厚、气象、感觉就越来越美妙,越活越年轻,年轻是她的一种状态,同时那种感觉还会超越年轻,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会非常有期待,现在已经很美了,未来会更美。
1
变化气质的康庄大道—能、知、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怎样算是做到了这些?“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什么代表学了?一个曲子每个人都能唱、都能跳,唱的、跳的感觉却不一样。学了还是不会做,弗能弗错、手足无措,这不算学。“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问了以后也不知道等于没问。唯一验证“知”是做到,唯有真的做到了,才是真知。我们的文化体系像天生的消化系统一样,一口饭进了嘴之后,一下子就一以贯之,进入食道、进入胃……它是一个天然的有机系统,如果把这个天然的有机系统隔离,谈学就谈学,谈问就谈问,谈思就谈思,谈辩就谈辩,这种想法不仅仅是“二”的问题,比“二”还严重,五六七八九,不知道割裂了多少碎片。接着就需要“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2
变化气质的康庄大道—明辨、笃行
何为真正的有所思?辩!最大的辩是“辨之弗明,弗措也。”有人问,“读经典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读经典?”让人明白,活得明白。最大的明白是明白是非。《传习录》王阳明先生讲“致良知”,良知就是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明白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是价值观,最大的“明”是明白价值观、是非之心。“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笃,加厚、厚实。很多人可以做,但能够做多长时间、能坚持多长时间?
3
牢牢的守住根本,转化即会发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常常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人一能之,己百之,”我30岁才接触经典,我果然能够进入我理想中的境界、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吗?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千百遍的和经典在一起,静等花开。
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知
日本管理大师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看到这段话有何感想?
知耻而后可以有勇,而后可以有进,悲伤、忿疐、不舒服等很多情绪都是我们情感的表达,但和这种情感相伴的行为应该是什么?
文昌中学张玉老师发了一句话“他多虑了。”和他多虑的相对应的行为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天然具备引领的能力,但关键是要扪心自问,不是来评价是非对错。要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质自然就会产生变化的。
贾秀华老师总结说:“一天不读书可能看不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个月不读书智力输给猪”。
我有明珠一颗,“自诚明,谓之性。”
我心中本就有明珠一颗,比如小孩掉到井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他,为什么?因为我和他的父亲是同事?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都不是。《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上天赐给每个人光明。
人性善和恶都天然存在,我们的文化就是发现善,不断放大。
“自明诚,谓之教。”光芒的本性能如如自然的呈现吗?不能,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经典就像一道光,为我们照亮了道路,“古圣先哲擎长夜灯烛,为后学指引荡荡坦途。”为这段话做了充分注解。先人不断强调善性,两两相对,因为我们骨子里有鬼。
《鲁宾逊漂流记》中野人星期五,问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好人力量大还是坏人力量大?星期五说,我们从岛上出去后把好人聚集在一起来消灭坏人,而今而后将万事开太平。鲁宾逊无言以答。
善恶并存,也许是自然界的最高奥秘,如此人的生命才真正具备光辉和意义。在两两相对的较量中,觉知和超越很重要。
向上仰望,不要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要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