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text
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78分钟
马家辉:做个温柔的父亲,是我的“无上律令”
347
0
16天前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知名作家,文化评论者马家辉先生,这是一次关于自我和家庭的对谈。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是马家辉与太太张家瑜的亲情散文之书,集结了三十年间二人写给女儿的文章。即便写作对象是女儿,创作的实质却是“为自己”,核心仍是探索自我与生命的关系。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柔,则是他借用康德的“无上律令”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但更是一种自我训诫。提到女儿时,马家辉的语调总会柔软几分,他回忆女儿幼时戒奶嘴的独立瞬间,也反思自己在冲突时的情绪失控,同时也因家庭的“语言治疗”习惯而庆幸着。谈及当下的原生家庭困境,马家辉拒绝简化善恶,两代人的痛苦,往往因社会支撑缺失而被放大,原谅或者不原谅,都是个体的命运选择。所谓亲子关系,终究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父母与子女互为镜鉴,而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与不完美的自己温柔和解。

马家辉先生今天带着新书来做客,也有一段话要送给各位:

你手里的这本书并不只是一父一母为孩子而写的文章。它更是自我叩问之书。之于我,“高中生”只是个象征符号,“过期的”则是个不太重要的年龄数字。高中生,其实也可以改头成小学生、大学生,或者社会人,而无论贴上什么标签,关键只在于是否仍对世界和生命抱持着探索的热情和探奇的欲望。


|song list|

片头曲: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in E minor K. 304: 2. Tempo di minuetto

片尾曲: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300c)


|timeline|

01:53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是自我叩问之书

05:24 我希望女儿不要读我的文章,同样我也不敢读她的文章

11:22 温柔是基于康德的“无上律令”,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期待

18:07 接受自己是个“不完美”父亲,遗憾常有,有些事情就let go吧

26:02 面对原生家庭问题,和解或是斗争都是个体的命运选择

30:10 成长并非一个瞬间,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39:55 孩子的自由与管教如何平衡?

44:37 乐观也是一种人生策略

48:26 你是谁的父亲不重要,你是谁才最重要

57:37 原生家庭的困境往往因社会支撑缺失而被放大

1:02:10 对任何人都可以有期待,但永远无法控制

1:06:32 成为父亲和丈夫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

1:11:19 “家辉”背后的家族记忆与责任传承


|本期嘉宾|

马家辉,曾任职于广告公司、报社、杂志社,后赴美留学,先后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明报》副总编辑。出版散文集《大叔》《死在这里也不错》等。长篇小说《龙头凤尾》和《鸳鸯六七四》获多个文学奖项,有韩文及法文译本。现正撰写“香港三部曲”第三部《双天至尊》。


|相关链接|

本书是著名作家马家辉、张家瑜合著的散文集。

自女儿出生之日起的成长轨迹与亲子互动片段,父母在女儿不断成长、转变过程中的喜悦、烦恼、惶惑和反省,在或轻快或深情的笔端一一呈现。父母心情熔铸一体,将温暖朴素的爱藏在日常岁月中,立体地展现了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如何成为现在的父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一同经历了挫败并获得成长满足、失望,以及笑声和泪水促成了他们生命的惊喜与灵魂的更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按照自己的节奏开花长大就好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物》作者:马家辉

《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作者:马家辉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作者:小津安二郎

《父亲的道歉信》作者:向田邦子

《宛如阿修罗》导演:是枝裕和

《年轻气盛》导演:索伦蒂诺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导演:乌尔善


|相关图片|

逛模型店

秋叶原

李小龙模型

61岁正是拼的年纪

环球影城

马老师爱扭蛋和抓娃娃机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
00:00
78:23
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