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生活 | 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2022-10-26    05'46''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5664 25

介绍:
本期主播:解予湉 文字编辑:熊琼苓 文稿审核:熊琼苓 图片编辑:解予湉 背景音乐:Melody of Fresh Dewdrops 晨曦初露的曲调——HOYO-MiX 官方weibo: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秋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了吧!在思考该如何保暖的时候,你会好奇古人是如何以智慧度过寒冬的嘛?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原王朝的都城大多数在北方,而北方的冬天又极为肃杀。皇家贵族尚且能够烧取大量炭火进行取暖,普通人家若是想要挨过此冬天是难上加难,若是在战争时期,恐怕就是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是古人的智慧远远不低于今人,虽说棉花在当时尚未传入我国,但是先祖另有其他方式进行取暖。据历史考究,在半坡居民出土的遗址之中,人们已经会种植葛麻,其中最早的纤维便是葛和麻,经过古人的加工,将其制作成线和绳,进而加工成被子之类的东西来覆盖身体,以此来抵御寒冷。同时,古人为了生计,进行驯化羊群,从绵羊身上取下毛物进行加工御寒,或者种植麻类作物,进而利用纺织技术编织成麻布。 麻布虽然粗糙,但是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御寒物品。但是麻布的御寒效果远远不如今日的棉花,因而聪明的古人将木棉的棉絮或者是芦苇花进行填充。而在一些达官贵人之家,填充物便是动物绒毛。 后期随着丝绸的平民化,大量珍贵又华美的丝绸进入有钱人家,成为中原人上层阶级御寒的主要物品。一方面丝绸所做的被料光滑不伤皮肤,另一方面有钱人家会选择鸭绒以及羊绒作为填充物。至于贫苦人家,稻草便成为最好的选择,贫苦人家将稻草晒干,寒冷之时铺到床上既可取暖也可保暖。 而在南宋时期,纸衣普遍流行,朝廷为老百姓可以挨过寒冷冬季,会特地发放纸衣作为御寒之物,得到老百姓的哄抢。一方面纸张成了书写方便的材料,而另一方面,又成为许多老百姓挨过寒冷冬天的必备之物。 单单靠自身的防御物品并不能起到最好的取暖效果,而以炭火取暖是发展最快的技术。春秋时期,精细的取暖炉便已经出现;随后在秦朝时期,高达一米的宫廷壁炉足以供热帝王的一座宫室;而在游牧民族所生活的边境之地,逐渐演变出火炕。而历朝历代用于取暖的燃料,木炭和煤炭也是代代革新。 比如说在唐朝,木炭的价格可以说是天价。比如说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一车千余斤的炭被蛮横之人抢走,对于卖炭翁来说,就是一笔天大的损失。但是在富贵人家,这一车千余斤的炭仅仅够几日的消耗。贵族经常会在冬天建造起专门的温室,用花椒泥糊住四壁,进而用炭火不断的供应。 即便是到了宋朝,木炭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当然,宋朝朝廷为了体恤百姓,会将木炭的价格进行降低销售,但是由于事关性命,每次木炭的销售都会遭到老百姓的疯抢,甚至有人因此而丧命。 在《红楼梦》的记载中,贾宝玉的丫鬟便是为其暖床之人。在冬天由于被子之中的寒冷,为了使主子休息舒服,便会有专门之人脱去衣物,提前为矜贵的小姐以及少爷进行暖床。与此同时,一方面木炭是作为生火供暖之用,另一方面古人利用木炭所产生的热量将冰水加热,灌到器皿之中,供小姐太太暖手暖脚。 古人漫长的冬天,终于在明朝时期中止。元朝末年,棉花种植已经出现苗头,而在明朝朱元璋当政之时采取强制性手段大量普及种植棉花,这才使得天下少了一批因寒冷而去世之人。 但是,即便后期有棉被的发明,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天价之物。所幸由于后期棉花普及,老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减少,若是遇上英明君主,给予老百姓一点点的恩惠与甜头,那么自然可以勉强度过冬天。 冬天也要到了,古人如此聪明,我们也不能落后,开动自己的大脑,为即将来临的冬天做好准备吧!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会! (文稿源于网络,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