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而无恨,欢而无悔
文/乐山乐水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所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最后一句话,道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北宋嘉佑元年,二十一岁的苏轼第一次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便高中进士第二名,一时名声大噪可谓少年得志,然而他接连遭遇母亲病故、父亲离世的不幸,又被改革派王安石打压,再因“乌台诗案”入狱,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东坡后来几起几落,或进京重用或离京遭贬,历经沧桑巨变。
大概是跌宕起伏的经历让苏轼对人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吧:春风得意时正含危机四伏之虞,秋雨萧瑟时可享闲庭信步之欢;既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悲凉,也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悠闲。
萝卜寡味而百搭,和猪五花一起炖就似肥肉,与青菜一块煮便像豆腐,非其善变,而是由于萝卜不和肉争香不与菜夺鲜也,在风口浪尖中守一份淡泊,于平淡无奇间留一梦高远。
苏东坡在悲欢离合的大喜大悲中细品人世的百般滋味,用唯美的诗词写尽心头感悟,也让千百年后的今人咀嚼到先人的甘苦:人间有味是清欢,唯其清而无恨,唯其欢而无悔。
(2017.4.28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