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2016-02-06    06'33''

主播: 骐辅

247 13

介绍:
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已经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类,那么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而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又十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的,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开始张罗着发面蒸馍,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了。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好手们”都会聚在一起,揉面的揉面,捏馒头的捏馒头,出锅的出锅,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喜悦。过年蒸的馒头与平时蒸的馒头有所不同,既有实心的,还有带馅的。看着这一笼笼白白胖胖的馒头面食,让我们忍不住食指大动。在过去,一年只蒸这么一次馒头,过年蒸馒头的面发酵好坏就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发酵的越好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所以每馒头蒸出来的时候人们总是高兴的说:“发,发,来年更发”。而现在腊月二十八,每家每户也都要蒸上这么几锅香喷喷的大白馒头。寓意着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来年发大财。 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听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腊月二十八过年是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们的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佣人伺候着吃完年饭,然后天亮后发工资和物品打发仆人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仆人早上出发,一般能傍晚到家。[1]  虽然现今没了地主,但为了图喜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当然腊月三十也过年。现今腊月二十八过年逐渐成为当地人的大团圆年。
上一期: 贵阳森林公园
下一期: 油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