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入园手册
亲爱的家长朋友:
欢迎您和您的宝宝在2015年的9月---这个特殊的日子进入少年宫1958幼儿园,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未离开过家人的宝宝即将步入社会、进入幼儿园,他们将面临着身心的双重挑战。如何让宝宝度过“转折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家长的关心和帮助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宝宝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该手册将会引领您和宝宝一起正确面对新入园时的种种不安情绪、反常行为,帮助您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和各种教育困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引导下,我们的宝宝们一定会很快适应集体生活,融入我们这个快乐的大家庭!
宝宝篇
症状一:严重的焦虑情绪
有些宝宝进了幼儿园以后,就突然有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常常会抱着自己家里带来的东西,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等妈妈来接,这其实是“分离焦虑”。刚入园,大部分幼儿都会出现“分离焦虑”,这种焦虑的产生其实也很自然,宝宝们平时和亲人之间会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一旦进入了新的环境,出现了依恋上的断层,失去了一种安全感,就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如果没有解决好“分离焦虑”,就会出现一些“看不见的内伤”,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影响。
对症下药:父母在入园前,可以带着孩子到幼儿园或者附近玩一玩,到幼儿园里参观以后要用的小杯子、小床、小桌子等,或者在活动场进行一些亲子活动,以此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症状二:独立性、自理能力太弱
宝宝进入幼儿园生活,呈现在他们眼前的问题除了心理问题,还有生活能力的挑战,例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睡觉等。以前宝宝在家时,都是有家人们照顾的。现在,宝宝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很多宝宝甚至不会自己吃饭、睡觉,就连上厕所也不懂得表达。
对症下药:在孩子刚入园期间,家长不妨每天暂时性地离开宝宝一段时间,让他们体会到:哪怕妈妈不在,我也是安全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独立进餐。另外,宝宝们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家长们可以训练宝宝有什么愿望要学会表达,哪怕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只要让老师能理解和明白。
症状三:不习惯陌生环境
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会相差很大。刚进幼儿园,有的宝宝常常大吵大闹,哭得天昏地暗;有的宝宝却显得格外安静,就连在家里很喜欢玩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
对症下药:对于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和父母会格外重视,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往往会忽略,觉得这是孩子听话的表现。其实,这样的“乖”孩子,只是因为明白“即使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因此,入园第一个月,应该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家长们要时时帮宝宝形成“我最棒”的思想,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这样,主动与人交往就不是件难事了。建议家长平时多用普通话来和孩子交谈,小班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口齿不清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不用过分地纠正以削弱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症状四: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
有些宝宝平时在家里吃饭、睡觉都很香,刚上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胃口变得很不好,吃午饭也是有一口没一口,还有的甚至只吃饭不吃菜。有的孩子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而且没几天就感冒发烧了。
对症下药: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父母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这在开始阶段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睡不着,请家长放心我们的老师会尽全力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吃不下饭,我们还会准备一些食物(面包、牛奶等)让宝宝吃,回家以后,准备的饮食要尽量清淡一点,注意多补充水分、维生素C等。至于容易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宝宝接触的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因为不习惯陌生环境,经常性的苦恼也会使得抵抗力下降。宝宝的身体状况在入园的初期有不良反应也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做的就是以正确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担忧,以免将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
家长篇
一、要学会“狠心”
不少家长,特别是隔代的家长,送宝宝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的哭闹很心疼,不放心。有的自己也跟着掉眼泪,有的一步三回头,有的透过门缝向里张望……还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长时间地站在教室外看,有的甚至偷偷躲在门缝里听自己的宝宝有没有在哭闹。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哭闹时间延长、次数增多。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二、不要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有的父母在送宝宝入园前,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说“你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或者是“现在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里老实呆着了。”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家长要和老师沟通
幼儿初入园时,家长如有任何问题想和老师交换意见,请错开接送高峰期,以确保幼儿安全。也可选择短信方式进行沟通。另外,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回忆幼儿园的快乐时光,不断以正面教导来强化孩子的入园意识。
四、新生入园接送要保证准时
刚入园的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里,幼儿特别希望父母早点来接,体验与父母团聚的欣慰。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尽量准时接孩子回家,缩短他们在园的时间。但千万不要乱许愿,比如“你乖,妈妈吃过午饭就来接你”等。
五、给宝宝穿衣要舒适
最好能给宝宝准备穿脱方便、棉质、透气的衣服,按照“春捂秋冻”的老话,适时适量地为幼儿增添衣物。最好不要穿连身衣、背带裤、系带的鞋子等不方便的服装。
孩子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作用无疑不可替代,家长不能有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就松一口气的想法,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个别教育是相互补充的。
配合篇
一、开学初,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请家长从以下方面配合我们的工作:入园初,请家长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情况如实介绍给老师,入园后,应经常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和电话等各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胡乱猜想而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入园。尽量安抚孩子,不责怪孩子,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您会准时接他回家,然后坚定地离开。只有恰当对待孩子入园后的不适应,信任老师能照顾好孩子,才能尽快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二、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您协助的事项:
1、我园作息时间:入园8:20――8:50,离园5:30。为保证孩子安全,早晨家长划卡入园,将孩子交给本班教师,下午刷卡接孩子离园,家长要做好榜样,主动跟老师再见,最好固定人员接送。(如委托别人接孩子,被委托人,应年满十八岁以上,并提前于3::00前告之本班教师。)
2、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换衣服。 让孩子在家也能自理生活,如刷牙、洗脸、进食、入厕、收拾玩具等。
3、幼儿若将本园的教具、玩具等公物带回家,请辅导他归还。请不要责备孩子,那只是表示孩子在物权观念上缺乏了解,千万不要过分责备孩子。
4、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注能力,请事先培养幼儿规律的起居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晚间不宜超过九点入睡。
5、如孩子因病、事请假,请提前将假条教给本班教师处,连续病事假5天以上,可以退还假期生活费。
六、家长行为规范:
1、自觉遵守幼儿园各项制度,按时接送幼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2、家园一致、言行一致。尊重教师,主动与教师合作。
3、配合幼儿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
4、出入幼儿园仪表整洁,服饰整齐、文明礼貌,言谈举止为 幼儿做表率。
5、爱护园内设施,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吸烟,不大声喧哗。
6、理智地对待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不随意训斥幼儿,以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7、避免接送时间与在班教师长谈,以确保幼儿安全,尽量避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
8、家长与教师保持正常关系,不请客送礼,一旦发现,园方将严肃处理。
6、为安全起见,请家长不要让孩子携带贵重物品、危险物品入园。幼儿来园前家长应注意查看幼儿的口袋,如发现有危险物品(如小刀、药片、铁钉、小颗粒物、钉锥、弹子、碎玻璃、牙签等危险品)应立即取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7、幼儿进餐时间谢绝接孩子或在窗户边张望,以免不良情绪造成相互影响。
8、如果幼儿生病需要吃药,请将药打包好并在药包上写明姓名、药量、服用时间(幼儿在园一天只服一次),并在“服药记录表”登记签名,再将药交与生活老师。我们不会给幼儿喂服没有签名的药物。幼儿如对某种食物、药物过敏,有高热惊厥、哮喘或是特俗疾病,请事先告知教师。
三、家园联系:
1、一般情况下您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本班的老师直接交流孩子的情况。但教师上班时间不方便接电话,如有情况请以短信告知。
2、为方便与家长联络,如您的联系方式有变更,请及时通知本班教师。
3、请爸爸妈妈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开放活动、家长会、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学校讲座等),并踊跃提出建议。
四、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患有下面的疾病,请您把孩子留在家中。发烧(高于38℃及以上) 、腹泻、感染结膜炎(眼睛疼痛,红眼症)、感染疾病(腮腺炎、麻疹、水豆、风疹等)、呕吐 、手足口感染。如果您孩子的传染性疾病康复了,您必须有医生提供的确认您的孩子已经完全康复并可回到幼儿园的医疗证明,这个规定是为了您的孩子快速康复并保护其它的健康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