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高都  作者 淮战科  20181027235508

回望高都 作者 淮战科 20181027235508

2018-10-28    20'46''

主播: 新心民敏

148 3

介绍:
《回望高都》         淮战科       高都,在太行山上,如今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下辖的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向有“行山重镇”之称。      这个耐人寻味的地名,给人一种苍茫辽远的况味,一种飘在云端的感觉。不知怎地,乍一看到“高都”时,我竟不由地想到了一代文豪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文人大多有咬文嚼字的嗜好,看到一些陌生新鲜的字、词、话语的面孔,就免不了忍不住盯住了打量端详,耗着脑细胞寻思琢磨,以求甚解,甚至字典里查、网络上搜,非弄他个明白不可。就如同我看到“高都”这个镇名,就禁不住思忖:一个乡镇的名字居然嵌有一个都城的“都”字,它一定有着不同凡响的来历,不同寻常的过去。谁若不信,咱就查查看。      果然,这一查,还真证明了我的直觉和判断是准确的,高都的确有着“王都”的不俗身世。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商汤伐桀,桀被迫从我的家乡安邑迁都于此地的垂棘山,名曰“垂都”,战国时期改称为“高都”。这件事《战国策》和《路史》均有记载。高都之名由此而来,延续至今。     夏桀,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暴君,而他的王后妺喜,则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颜祸水。据传,妺喜有三大癖好:其一是喜欢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作乐;其二竟是听到撕裂绢帛的呲啦声就笑逐颜开,否则,便面若冰霜;其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三大癖好全是迥异于常人、暗藏着亡国之相的怪癖。就像后来的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而不惜烽火戏诸侯一样,暴君夏桀为博妺喜欢笑,不惜处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逄,下令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不少人因酒醉而淹死,史称“酒池肉林”;不惜暴殄天物,令宫人搬来一匹匹织造精美的绢帛,在妺喜面前一片一片撕扯。夏桀的荒淫无度和暴虐由此可见一斑。有人说,妺喜本来就是狐狸精变的,来祸害夏桀的;也有人说,妺喜原是伊尹的未婚妻,被夏桀霸占后,伊尹便做了商汤的军师,与妺喜里应外合,引商灭夏。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许多偶然与必然交织在一起的因果,也杂陈着喜剧、恶作剧与悲剧的五味在里面。试想,如果没有夏桀的荒淫与暴虐,就不会有商汤伐桀。而没有商汤伐桀,就不会有履癸“迁都于垂”,也就不会有“高都”这个令人膜拜的地名了。我想,高都人心里一定是极不情愿与暴君夏桀有一丝半缕的联系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回避,也不必回避。因为,统治者犯下的罪孽,与身处底层的高都人民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垂棘山就在高都镇的南边,在历史上就是一座赫赫名山。一则是传说当时夏桀和王妃妺喜就住在垂棘山的天然石洞里,古时洞口还留有“夏桀王迁都处”的石刻大字。奢靡无度的君王与王后屈驾于山洞,由此可见,所谓迁都,不过是逃亡在此罢了。据传,现在的保伏寨和垂棘山周围曾是夏桀都城的中心区域。二则传说是有着“华夏第一美玉”之誉的晋国美玉——垂棘之璧的产地。三则传说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百鸟之首的凤凰见于此山,从此改名凤凰山。镇子北边还有一山,曰“卧龙山”。一龙一凤两山,拱卫着高都,龙凤呈祥,瑞气环绕,实可谓踏破铁鞋也难觅的风水宝地呢。     但即使这样,作为胸怀天下、志在华夏的开国之君,商汤断不会沾染亡国之君的晦气,步夏桀的后尘在此建都。从此,高都剩有都城名,千载再无都城实了。     自秦以来,高都或为县治,或为州治,或为郡治,或为行台治所,在历史的风尘里,随着你兴他衰的朝代更迭和统治者的好恶,随风而舞,上下翻飞,地位起起落落,但基本保持着一个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风光。其最盛时期,辖区囊括了现在的晋城市城区、郊区、高平县、陵川县以及毗邻的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一部分。直到隋开皇十六年,改丹川为泽州州治,高都被降为镇,为丹川所辖,地位由此跌落到谷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世界眼帘。     然而,那些雍容华贵的过往还刻在高都的面颊上,高都的骨子里充盈着骄傲。这骄傲,化作超凡脱俗的气质,从骨子里显露出来,就像被贬人间的上仙一样,浑身上下依然氤氲着仙气;又像从破落门第走出来的大家闺秀,忧郁轻锁的眉宇间仍然透出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滋养的高贵。一个小小的乡镇,竟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怕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独占鳌头头一份。如此数量和重量级的文物名胜,足以证明高都这个古老的行山重镇其文化底蕴的深厚,绝非一般乡镇可比。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在高都镇西发现了大量石斧、石铲、骨锥、陶片及动物遗骸,确认属仰韶文化时期,将其命名为高都遗址。高都遗址不仅将高都的历史坐标一下子向前推移到两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且拉长了泽州、晋城的历史坐标,高都成为泽州、成为晋城最早有人类劳作生活的地方,成为泽州、晋城的历史源头。可以说,一部高都史,浓缩了泽州,浓缩着晋城。正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