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爷爷奶奶去世得早,伯父成了我们家族里面的长辈。
记得姑姑出嫁前“访人家”(女方到男方家里了解情况俗称“访人家”)的时候,也是由大伯出面去的,最后是大伯做主把姑姑嫁给了姑父。
后来姑姑嫁得挺好,姑父和姑父的父母都很照顾她,生活得很舒适,无忧无虑,尤其是姑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真的很替她着想,饭菜都是合她的口味,寸步不离地帮忙带小孩,换尿片、泡牛奶,他们知道姑姑的父母过世得早,一家人都很心疼她。
后来,两个堂姐相继结婚的时候,又是伯父出面去“访人家”,伯父说这个人家可以嫁,我们才敢放心大胆地把闺女嫁过去。
后来,我们两个堂姐也嫁得不错。
所以,我们家族里面形成了一个传统,“访人家”的时候必须带上伯父,他仿佛成了婚嫁方面的权威专家。
去年堂妹出嫁的时候,这次又不例外,还是由伯父带头去“访人家”,我也跟着去凑了一下热闹。
男方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又是水果,又是零食,摆满了整个茶几,吃饭的时候,订了一个豪华包厢,圆桌非常大,几乎可以容纳二十几个人,饭菜很丰盛可口。
伯父,没有心思吃饭,一个劲得盯着男方父母看。
我催促了一下伯父要他夹菜吃,伯父应付了我一下,目光还是没有离开男方父母。
男方父亲对母亲很好,自己忙着催促上菜和打开酒水,顾不上吃饭,怕她饿着,要男方母亲去吃饭,她坐下后,用一个大碗盛了饭夹了一些他爱吃的菜给男方父亲。
看得出来,男方的父母感情很好,男方父亲最后出门的时候,还替她拿上了大衣和一个杯子,大衣是给她披的,怕她感冒,杯子是泡的养胃的茶,她胃不好随时要喝。
回来的时候,我问伯父:这个家庭堂妹能不能嫁?
伯父笑呵呵说:这个家庭不能嫁还有什么家庭可以嫁?男方父母的感情极好,嫁吧,我打包票,错不了!
我听得莫名其妙,怼了伯父一句:男人能不能嫁,和他父母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要看他的家里情况和男孩怎么样就行了!伯父,你这个理论站不住脚。
伯父反问我:男孩怎么样,婷婷(指的是堂妹)最清楚了,他们一起相处了那么久,人不好不会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还用得着我们看?
还有他家里的情况看外表你可以看出什么来?唯有他们父母的感情是不能掩饰的,细节往往是反映最真实的情况!
我反唇相讥:他父母感情好又怎么样?和婷婷过日子的是男孩吧!
伯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原来的家庭和他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很有可能他父亲怎么对待母亲的,他就是怎么对待妻子的!
伯父的话我没有听得太入耳,我始终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02
后来,有一次朋友聚会,在席间我听到一句话,恍然大悟。
那是快吃完饭的时候,一个朋友的老公来接她,已经到楼下了,打电话告诉她,她挂断电话后,感叹说:我老公人很好,细致耐心,体贴入微。
这时,几个朋友一齐说她找了一个好老公,真有福分,她说:我老公还真的不算什么,你去看我的公公对我婆婆,那才叫真的好,而且几十年了,始终如一!
听完她的话,我忽然想起伯父的那一番话,觉得简直精辟极了!
我把伯父的理论放到身边的人试验,简直一说一个准。
我身边的朋友A,他父亲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他母亲忙死忙活的时候,父亲就叉腰看她做事,而A结婚后,对待自己的妻子,简直是父亲的原版。
身边的朋友B,他的父亲喜欢做饭,饭菜超级好吃,家里的饭都是他做的,母亲只是帮他打打下手,B结婚后,以前不会做饭的他,居然一下子就可以烧得一手好菜,把家里的做饭任务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