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召南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戴着羔羊皮缝制的皮帽,交错的白丝线缝得真巧。退出公宴已是酒足饭饱,帽上垂带随着缓步轻摇。
戴着羔羊皮缝制的皮帽,交错的白丝线缝得真好。帽上垂带随着缓步轻摇,退出公宴已是酒足饭饱。
戴着羔羊皮缝制的皮帽,交错的白丝线缝得匀巧。帽上垂带随着缓步轻摇,退出公宴已是酒足饭饱。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大夫在宴会散后,走出诸侯公门时自由自在的心情。
这首诗的主题古今没有大的分歧,但对诗中的“皮”、“紽”、“革”、“緎”、“缝”、“總”却大有异议。关键是对第一章“皮”和“紽”的理解。我们把第一章首句理解为“皮弁”,于诗意比较顺畅——整首诗所描述的是大夫们从公侯赏赐的宴会上退下来的“仪容”:一个个酒足饭饱,心满意足,步态从容,缓步而归。白色丝线缝合的皮帽,戴得端端正正,不像《宾之初筵》中所描写的那样一个个醉醺醺,东倒西歪,连帽子都歪了,还在丑态百出地闹腾。
于此,我们看到了周代社会所崇尚的礼仪,实在是崇德的表现。礼乐文明的中心是安详、从容、稳定的秩序。
全诗以写皮弁在静(各章前两句)与动(各章后两句)两种状态下不变的形态,曲折地表现了人物平静和舒展自如的心态。不过古老的诗作,总有无限的可阐释性。《仪礼》中《公食大夫礼》,记的是诸侯以食礼招待他国来聘的大夫的仪式。其中写到了来宾用饭毕,有告退之意,公因致束帛侑币以留宾的礼节。王闿运《诗经补笺》根据《公食大夫礼》的记述,认为这篇诗是“记公食礼之异”的。闻一多《诗经新义》则继承了王氏的观点,说:“王闿运以《公食大夫礼》说《羔羊篇》,谓羔羊之皮即之庭实乘皮,素丝即礼之束帛,其说甚新而碻。解《诗》如此,信乎可以扩万古之心胸矣。”这一解释也十分有道理。如此说来,诗显然是写大夫散宴的。这大夫不是本国大夫,而是他国来聘的大夫,诗写其悠然自得,自然有几分使命完成的得意之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