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邶风

诗经 邶风

2020-06-27    06'23''

主播: 呢喃读诗

162 1

介绍:
诗经 邶风 从《诗经.国风》的情况看,“风”所指的是地方乐调。如《山海经》说,太子长琴“始作乐风”,郭璞注说:“创制乐风曲也。”《诗经》说“其风肆好”,就是指其乐调很好。但“风”何以能成为乐调之称,诸家说法不一。《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以上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朱熹说:“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声又足以动物也。”章太炎说:“风为空气之激荡,自口出故曰风。当时所谓风者只是口中所讴唱罢了!”陆侃如以为“风”有牝牡相诱之意,周策纵则将“风”与远古的伺风巫术及风气、生命联系起来,以为它有性及生殖的意义指向。因为古人相信生命是由风吹出来的(参见刘毓庆等《诗经百家别解考》)。周氏之说略近之。名之曰“风” 当是和古人对风的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古代认为风中蕴有生命,故《易通卦验》说:“八风以时,则阴阳变化道成,万物得以育生。”《白虎通 八风》说:“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干;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昌盍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蜇虫匿;广莫风至,则万物伏。”黄河流域,四季分明,而四季之风向、温暖度,是不同的,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因此,王者则要顺应风的变化安排活动,发布政令,可见风在古人的观念中其地位之重要。因此上古时代盛行着祭祀风的习俗,甲骨文中就记有祭风的活动。祭风必有歌舞,模仿风的动作狂欢,所祭之风不同,所用歌舞亦当有别,而且各地祭风其所用歌舞乐调也都有不同。于是“风”便有了地方乐调的意思。祭风歌舞不同,其俗自别,而且在原始自然神祭祀中的歌舞狂欢,往往有男女性放荡的内容,于是便有了风俗、风流、风情、争风吃醋之类概念产生。 “邶”是地名。“邶风”就是指邶地的乐调。但“邶”指何地,却众说不一。汉儒多以指为殷畿内之地,在朝歌之北。或以为即汤阴之邶城。清儒顾炎武则以为“邶墉卫”合为一地,指卫地。王国维根据北伯彝器的出土地点——河北涞水,认为“北”就是邶国 也就是燕地(见《观堂集林.北伯鼎跋》)。我们认为汉儒之说是可取的。《毛诗》与《鲁诗》都认为《邶风》有古黎国人之作,古黎国在今山西长治境内,其地正在殷都之北,为殷畿内地。因邶后并入卫,故现存的“邶风”十九篇中多数是卫诗,只是用邶地的乐调唱出来而已。 注:《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