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鄘风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一杆杆高高的牛尾旗,缓缓地开到浚城郊外。一捆捆布帛清晰分明,骏马四匹也一起赶来。要求娶那美丽的姑娘,我送这聘礼用来纳采。
一杆杆高高的鹰纹大旗,缓缓开到浚城外的乡邑。一捆捆的布帛层层堆积,骏马五匹选得精精细细。要求娶那位美丽的姑娘,我特地送这纳采的聘礼。
一杆杆高高的鸟羽旗,缓缓地开到了浚城里。一捆捆布帛堆满大车,骏马六匹挑选得精细。要求娶那美丽的姑娘,我送这些纳采的聘礼。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贵族求婚纳采时的阵势,以见贵族的气派。
在这首古代贵族通婚纳采的歌中,“素丝”、“良马”即其所送纳采之礼品,素丝即束丝,也即束帛,闻一多考之甚祥。《礼记•杂记下》云:“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注:“纳币 谓婚礼纳征也。”“币”包括丝帛马匹在内。《周礼•大宰》注:“币贡,玉马皮帛也。”根据礼的规定,纳币是不自往的。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人们并不再遵守这些规矩。如在公元前六七二年,鲁庄公就曾亲自入齐纳币。《干旌》所写的这位贵族,也是亲自行聘的。《仪礼•觐礼》:“赐服者束帛四马”,“傧之两马束帛”。古赐马数多如此,诗言“五之”、“六之”,当是随文增饰,并非写实。
诗一开头就显现出富家气派,“彼姝者子”一句,乃一章并且是全诗的要眼处,干旄、素丝、良马,皆赴此而来。场面盛大,热闹非凡。三章反复歌咏这种阵势,“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及近,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浩浩荡荡的队伍,也逐渐看清了那无比丰富、五色缤纷的礼品。
呢喃读诗 传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