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是与非》作者郑尧宏

《现代诗的是与非》作者郑尧宏

2017-05-22    05'13''

主播: 绿谷之声

33 1

介绍:
【河北】总社 现代诗的是与非 文/郑尧宏 1 现代诗的诞生,成长。应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革新,更是催生了新诗的启蒙。其中的代表人物:徐志摩,戴望舒等,可以说是新诗出类拔萃的标志性里程。 2 五四之后直到今天,一直都是新诗与旧体诗共为繁荣的时代。或多或少,新诗也在延承着古体诗的格式和韵律。而创新并非没有,只是脱离不了古体诗韵的影子。韵,押韵也。这是格律诗的学问和美,上升到新诗的高度,将押韵和诗意自然统一,显然很难。 现代诗追求的更多是意义上的奔放,而不是形式上的拘谨。我们一味传承祖先的定律而机械地套取尾字的押韵,在我看来那是公式性的写作。对于新诗的发展毫无意义。 3 新诗也许只是文化革新的另一个意义。新与旧的区分,可能不是写法上的异同,而是对于新旧文化的认知。由此我相信,古体诗与新诗没有文化层次上的对错,只有意义上的认知。有了意义,不论古体或现代,都是作者自身的一次跃进。 4 新诗的继承和发展,个人以为很多以口水为代价,并且在口水中明辨何去何从。相对于古体诗,很多现代诗作品缺少了两个字:灵魂。 用十个字表达一个字的意思。肉太多,骨太少。在读者眼里,也就是一块肥肉,而支不起蓬勃的骨架。 古体诗的精品却能完美地用一个叶字,支撑起生命从荒凉到茂盛的华盖。这不是古体诗的长处,而是某些新诗太长。 5 新诗酿造了一百年,就像一坛酒。喝的人多了,不免酒坛里落些口水。 口水不可怕,只要份量不多过酒,还是能喝出酒味。可怕的是,若以口水为方向,不断地朝坛子里吐口水,还有多少人愿意喝? 6 新诗不是诗的革命,只是文化的另一种继承和发展。就如同生物的进化,无论进化成什么样子,只要活在地球上,就要呼吸。文化其实比生命更加娇气,活不活得下去,时间会让它一目了然。 7 新诗如果只图热闹,只图拷贝旧体诗的模式,而没有骨头上的笑,或是哭,没有意义上的诙谐,一切新生也就是毁灭。 8 也许我想与古体诗大同的是,看着你的过去就是我的明天。 不对,是我们的明天。 而在今天,我们都在写诗。 【原创首发】 简介:郑尧宏,江苏省盐城市人。自由职业者。业余喜欢散文诗歌创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地方报刊电台发表散文,诗歌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