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总社
【散文】路边野花
文/张志成
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
无论是有意识,无意识,人,每天都会在路上。
不管你是故意的,还是下意识的,你都会观看,欣赏一些路边的风物,风景:有静静的花草,有摇曳的树木,有飞跃跳动的昆虫,有风吹动的花草树木,有不时呼唤鸣叫的虫鸟,有水波追逐撞击…..
有了这些,可能让我们曾经繁杂的生活渐渐趋于平和,如麻混乱的心绪一点点儿理顺得有条不紊,
繁忙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舒缓,紧张的时候,我们需要平静。
坐下来,静静地看一本有情致的书,安然地读一段怡情的文字,悠然地到小林里去散步,闲逸地去路边去散心,看看树,看看花,看看水,怡情悦志,修身养性,开心怡怀,这对上了点儿年纪的人,无疑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没有人不喜欢美。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人长得是美,不美,甚至丑,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生活中一切美丽的东西,都会令人动心,令人感动。
美,令人怀不自禁:一朵小花的打苞,一朵普通花的盛开,一株小树的摇曳,一道道水波的泛起,一只小蝶的飞舞,一只蜂儿的恋花,一株小划的绽绿都成了人们眼中的风景。
风景有多大?
大到视力所及,一片森林,一片芦苇荡,汪洋浩淼的大海,绵延无边的一片大山,广阔到天地相接的天空…….;小到一粒沙,一滴水,一个小虫,一片叶子,一棵小花……都是风景。
很久以来,野花并不为人看好。
野花不为人看好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它的野吧:无拘无束,生,随意,长,随意,开花,随意,落花,随意。你关注它,它会生长,你漠视它,它也会生长,你戕害它,它仍然坚强地生长……
有人说: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为什么不要采?因为路边的野花是纯自然的,是天然去雕饰的,是自然的造物,无论是一株,或是一片,它是无可替代的,美是独特的,是与从不同的丽。我喜欢那种用微摄拍出来的照片,可以清晰地欣赏那细节:无论什么,细节都是特别重要而且是关键的。
路边的野花不被看好的别一个原因:其貌不扬。
众所周知,大凡美的,好的都被人收养了:好花,珍禽,异兽,名品……无一不是如此。牡丹,梅花,荷花,玫瑰,月季,昙花,水仙……原本都是野花,因美丽,就被人收养,放在厅堂,书房里养尊处优,享受主人的娇惯,精心呵护,细心照料。而野花呢,决不会有此种奢望:上不得厅堂,入不得书房,只能屈居于野外,严寒酷暑,任凭雨打风吹……
人喜欢花。喜欢什么花却是各有所爱。
不同人喜欢不同的花:家花会有人爱,野花也有人赏。
一粒沙和砂是微小的。
可当我们用高倍放大镜,就可以意外地发现,那微小之中隐藏着惊人的美丽,与雨花一样的美丽多彩,而且我们用普通眼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发现,更不要说看到。自然造物的奇妙,常常出人意料。
我因此留心起来。
因为事物无论大小,各尽其妙。若不留心,何以发现其微妙,奥妙,发现其奇妙!那柳絮杨花,蒲公英成熟的时候,种子漫天的雪花,会随风起舞,那姿势入画入诗意味十足……然后会随便到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生根,发芽,然而成为参天大树……
路边的野花,无须管理,无须照顾,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仍然会在适合自己的地方,或许显眼的地方,或许无从看到的地方生长。在显眼的地方,它不趾高气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它不会沮丧自卑:它不为取悦于人而生长开放,也不为感动人而不畏贫瘠和抗风雨彰显坚强。
不要漠视野花的存在。
无论哪一种家花,谁能否认它曾经不是野花……
【原创定稿】
简介:张志成,曾用名:徐自成;网名:子曰诗云。
1946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太子河区马家堡村,现居辽宁盘锦,父是革命军人,母是普通工人。本人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函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是工人,后从事小学教学两年,再从事中学语文教育28年,中学高级职称,再后从事监狱机关宣传工作12年。
2006年公务员退休。
工作期间,爱好写作,钟情文学创作,时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退休后,仍乐此不疲,常常写些散文,随笔,小说,旧体及新体诗歌,散见各大网站及报刊。文章以短小为主,语类自言自语。
美国汉纳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个人公众号:唯美诗文微刊,唯美微文微刊,风雅诗词微刊,微美诗文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