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静谧
住龙镇位于龙泉市西北部,浙闽两省的交界处,钱江水系乌溪江最上游,是革命老区,当年粟裕将军在住龙镇就有办公室。
2017年8月5日,我和朋友们租了一辆大巴,20多人浩浩荡荡开进住龙镇。一进住龙镇山口,一股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温至少比莲都区低3-4度以上,两天一夜的品味,它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那山、那水、那静谧的美好回忆。
住龙的山的确奇幻,你站在大溪的桥上往下游远眺,住龙右手的山层峦叠嶂,峰奇岭幻,险峻异常,满山都是黑黢黢的坚硬岩石。最为奇特的是,仅一个奇幻的山峰,就有16个山脊,用“横看成岭侧成峰”形容住龙的山是最为贴切的。这山脊,有的笔直上下,划出一道明显的山岭分界线,有的弯弯曲曲,藏头或掩尾,曲折而美妙,让你觉得山脊山坳的神秘和氤氲。
住龙左手的山和右手的山却大相径庭,它温文尔雅,珠润圆滑,整座山全是由黄泥累叠而成,山不高,圆润而丰满,膏腴而披绿,满山清风,云深雾浓,漫山遍野都是南方最常见的毛竹。这一东一西,简直就是中国北方的山和南方之山的互相映照和陪衬,阳刚和阴柔的绝好匹配,千百年来它们如同忠实的卫士,默默拱卫着住龙镇。
住龙的溪,有大溪和小溪的称谓及分别,站在大溪的桥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初绽,整个江面就披金戴银。波光粼粼中,整个江面变幻出无穷无尽的美丽幻象,只要展开你的想象力,一切美好的回忆、记忆最美好的画面都会呈现你的脑海中。一刹间,整个人就有飘飘欲仙,神清气爽的感觉。待到你气定神闲时,江中的锦鲤三五成群就会翩翩而至,慢慢游到你的身边,向你索要食物,或在水中愉快翻身、摆尾殷勤向你问好。
大溪的旁边有一座妈祖庙,这庙大多建在海边吧?我正诧异,当地村民便极尽热情地向我介绍起它的来历。住龙镇是浙闽交界处,当年福建的原住民或排工要放木排到衢州或杭州时,都要经过住龙,而住龙之大溪,水深滩急,暗礁林立,曲折多弯,风险极大,这妈祖不知保佑了多少福建排工的生命。出于感激之情,这妈祖庙一直保存到今天,而今仍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妈祖庙前,青枣满树,石榴累累,你只要喜欢摘走就是,可村民尽其掉落或尽让鸟食,或说天然之物天然去,显示出村庄的富足和村民的仁慈。
看过大溪的蓬勃朝气,浩浩荡荡,披金戴银的绝景,你只要轻移脚步,没多久立即溶进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风味的静谧古村落。住龙镇的村落,真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你只要早起,这古村落的整洁、干净、幽静、美丽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占据你的眼球。
你看整个村庄被一条温婉蜿蜒的水渠环绕着,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及其清澈,宛如银带潺潺流动的水渠。美丽的锦鲤、军鱼、鳊鱼、石斑鱼在水渠中慢悠悠游着,享受这极慢极缓的生活,优哉游哉地向你讨要食物。
整个弄堂和村落被绿色植物包裹着、覆盖着,村民在古村落中遍植各种绿色植物,竟连屋内的厅堂、转角都是心爱的花花草草。它们或悬空垂挂、或勾挂在墙上,或按地形依序高低摆放。当地高山上常见的兰花是主色调,也有很多的海棠、三角梅以及我所不知的花草,影影绰绰、吐香含幽,鸟鸣鹃啼、让你脚步依依,不忍离去。
古村落的古,还体现在这古朴的理发店,那一套古老的工具和老艺人的手艺,绝对就是我少年时的纯真享受。村落里还常常溢满当地的土蜂蜜,豆麦糖、香芋干的香味,极具勾起味蕾的馋虫。
在温柔婉约中,蓦然回首,一扇大门上突然出现三个弹孔,提醒着游玩的人们,当年先烈们作战的艰辛和危险。
山村的夜晚,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是整个村落慢慢沁入静谧、安详之中。满含诗意的诗人,激情澎湃的散文大家可以蹑手蹑脚步行到桥边150多年的朴树下,那江边长椅空空荡荡,任你享受。你可以率性躺在长椅上,全身心享受、体验、消融这静谧的住龙古村落,一种天地人合一的感受油然而生。
静谧也许在你不经意间蓦然被撕裂,你听,那一定是蝈蝈的鸣声,一阵比一阵响,一阵比一阵高亢;蟋蟀就不一样了,他们躲在黑暗的角落、树下、草地、砖块下,悠闲、轻快弹着琴,交流着感情,卿卿我我,恩爱有加;也许是夜晚灯光的干扰,或许是当地良好的生态,夜晚的村庄,竟然交织着无数鸟儿的鸣叫,这声音或婉转、或高亢、或柔美、或悠扬,真的让你诗意大发,舒心爽肺。最奇的是,两天一夜中,整个古村落竟然没有看到一只蚊子、苍蝇、小咬!
这样的宝地,我不来谁来?我不常来谁常来?以后的我,会时不时经常来转悠,来享受,来采风,来静静品味这里的风土人情。临别,难抑心里的不舍,作七绝一首:
横岭侧峰住龙山, 流金淌银钱江源。
夜聆百鸟蟋蟀鸣, 晨看青云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