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反思》作者毛传书

《夹竹桃反思》作者毛传书

2017-11-27    06'18''

主播: 绿谷之声

104 1

介绍:
夹竹桃反思 毛传书 院子里的夹竹桃又开花了。据记载,夹竹桃的名字就是因为它的叶象竹,花似桃而得之。确实,它有竹的风韵,桃的姿容,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每见到它,我却又常常在它的面前埋下头,我感到不安和内疚,因为我对它有过偏见,……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在赞赏油茶勤结果时,却对夹竹桃作了批评。说它根植沃土,模样儿比油茶还标致,然而只开花,不结果,名为“挑”,而无实。于是我发出感叹:要学油茶丹心一点勤结果,莫象夹竹桃那样绿叶红花徒风流,负了好时光。云云。 谁知,在那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我处于非常艰难的日子里,恰恰是夹竹桃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那时,养花种花被当怍修正主义批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家户户的花一扫而光,就连公园里的花也因无人管理而渐渐凋零、枯萎。唯有这后院墙角里的夹竹桃依旧生机勃勃,开花不断。说来也怪,那年月人的精神也象被扭曲而变了型。见到夹竹桃,对于它那迷人的花无动于衷,而对它的叶却产生了兴趣。我的斗室里有一只白瓷小花瓶,很长时间一直空着。于是我用小剪刀剪了一小段带回家中。果然不错,往花瓶里一插,整个小房间都有了生机。我隔着天数往花瓶里换水。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这枝夹竹桃还是葱翠碧绿的,顶上的嫩芽仿佛还在向上长。我奇怪了,拨出来一看,几乎惊叫起来,它竟在花瓶里长出了许多根须。家人都围上来观看,大家乐不可支。夹竹桃不仅为我的陋室添了生机,而且给我清贫的小家带来欢乐。我常常一个人对着它凝思遐想。心想,夹竹桃离开母体,离开泥土,凭一杯水还能顽强地生根发芽,奋发向上,自己的脚下有祖国大地,纵有千难万苦,也要坚强地生活奋斗。 终于,我度过了逆境,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曾为我增添生活勇气的夹竹桃就这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是的,同油茶相比,夹竹桃没有物质果实。但它不畏严寒,四季常青,把美献给人类,岂能说它没有果?它的花是果,“叶”也是“果”。应该说它和油茶一样,同样值得赞美和尊敬。 (原载《中国青年报》1987年5月19日) 《时文导读》评语: 本文是赞颂夹竹桃的。作者从夹竹桃的得名写起,说它“叶象竹”,“花似桃”,“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在解释了夹竹桃的名称之后,作者开始写“反思”。从褒扬“油茶”,贬低“夹竹桃”落笔。 “油茶”勤结果,“夹竹挑”模样标致,只开花不结果,因此规劝世人“莫象夹竹桃那样绿叶红花徒风流,负了好时光。”这说明作者原来对“夹竹桃”没有好感,把它比作一种爱美而又不切实的“人”。 然后展开反思。先提一句:文革时“我处于非常艰难的日子里,恰恰是夹竹桃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然后叙述后院的夹竹桃开的生机勃勃,我剪了一枝插入花瓶,半月过后仍不凋谢,拨出来一看长了许多根须,于是全家人“乐不可支”。因此我感到: “夹竹桃离开母体,离开泥土,凭一杯水还能顽强地生根发芽,奋发向上,自己的脚下有祖国大地,纵有干难万苦,也要坚强地生活和奋斗。” 夹竹桃给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它四季常青,把美献给入娄。结尾作者写到:“它和油茶一样,同样值得赞美和尊敬。”文章到此完成了作者的命题——“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小品文。写法别致,颇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