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探幽
毛传书,
“瀑水东南冠,庐山未足论。飞来长似雨,流去不
知源。洞里龙为宅,溪边石作门,修行谢康乐。庵有
故基存。”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徐玑赞美浙江青田石门洞的一
首诗。石门洞位于浙南著名侨乡青田县境内的瓯江边
上,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定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
一,素有“东吴第一胜”之誉。诗中所写的“谢康乐”
即南朝刘宋年间著名诗人谢灵运。相传石门洞为谢灵运做永嘉
(今温州)太守时所开辟。明代朱元璋皇帝的军师刘伯
温从小在石门洞读书,他是青田人,后来曾全力辅佐
朱元璋完成了明朝的统一大业,被封为“诚意伯”。晚
年他告老还乡,又回到石门洞隐居,后人为他立庙而
祀之,遂使石门洞名声更大了。
到过石门洞的人都说此地山川奇秀,瀑布壮观,
环境幽雅,别有天地,极似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一个
暮春季节,我慕名前往。从浙江金华驱车南行到达瓯
江中游的山城丽水,便折向温州方向顺流而下,约一
个多小时就到达石门洞渡口。下车一看,只见江对岸
两座巨大的岩峰如刀劈斧砍,相峙而立。峰后是巍峨
大山,清晰可见崖间有一股雪白的流泉飞动。映入眼
帘的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来到江边便有一条小船
悠悠地飘过来。划船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动作
很灵敏,等我们上船之后,只见他拿起桨轻拨了几下
清波,船就掉了头,向着那深潭滑去。江水很清,可
以看到几米深水底的石子,再向前水色如翠玉,非常
迷人。船舷上的游客都伸手戏水,溅起一朵朵晶莹的
浪花。对岸的青山渐渐向我们靠近,悬崖峭壁上一棵
棵苍劲的古松昂首翘臂,像是迎接客人。老船工一手
悠闲地摇着桨,一手指着前面的岩峰向我们作介绍:
“头一回来石门洞吧?”他笑呵呵地问。“这石门洞
可没有门呀!你瞧,这边叫龙山,那边叫虎山,两座
岩峰相对好像两扇门,中间剩下一道缝,石门洞的名
字就是从这儿来的。从前有人写过一幅对联:“似洞非
洞适成仙洞,无门有门始为佛门”。世世代代还没听说
有人在这里见到过真的神仙菩萨呢。可里面却住过
“再世的‘诸葛亮’刘伯温,神机妙算,赛过活神仙
哪!”老人谈笑风生,神采奕奕。说得船上的游客个个
喜笑颜开。
转眼之间,船就靠了岸。走过细软的沙地便见岩
峰下,绿树掩映着一座小亭,叫问津亭。亭内有“引
人入胜”四个大字。过了亭子沿着小溪边的石径入内,
便是“石门街巷”。峭壁千仞,浓阴遮日,流水潺潺,
凉风习习,来到这里真有如扣开仙山之门,·步入桃源
仙境之感。再前行稍许,果然“豁然开朗”,一幅迷人
的田园风光画展现在眼前。四面青山围着一个天然洞
府,林木葱茏、翠竹婆娑,农田村舍,错落有致。小
桥流水有琴韵,花草芬芳香袭人。偶尔还有清脆的鸡
鸣声和悦耳的山歌声,满目诗情画意,使人仿佛真的
来到了桃花源。
我们寻寻觅觅来到迎春桥,此处水分两源,右边
叫松溪,左边叫鹤溪。正欲问路时,过来一位中年男
子,是这里的林场工人。当我们问起山上的歌声时,
他笑了。告诉我们唱歌的是林场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
他风趣地说:“这些年轻人呀,他们爱这里的山,爱这
里的水,要是一天听不到他们唱歌,准是多吃了野果
子肚子疼。”他的话引起了一阵欢笑。
中年人热情地做了我们的向导,领着我们沿鹤溪溯
水而上,去观看刘文成公祠和著名的石门飞瀑。刘祠坐
落在青山脚下,白墙青瓦,明净而幽雅,与山色极和谐。
祠下有小丘,名叫“轩辕丘”。据说古时瓯江小船可直
达此小丘。有诗云:“观奇直溯轩辕丘,琼花遥草竟相
逢。”我们来到祠前石阶下,忽见从大门里闪出一面鲜红
的旗子,紧接着一群孩子鱼贯而来。孩子们个个手上拿
着野花,脸蛋白里透红,像初绽开的朵朵山茶。向导告
诉我们,这是附近小学的学生到这里春游的。我们拾级
而上,大门上面的“刘文成公祠”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
祠内有刘伯温塑像,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柱子上
雕刻着后人怀念这位先贤的楹联:
“北庙南宫一代兴亡皆易主,
西园东壁先生遗址尚留名。
岩壑养奇才得两大钟灵间气,
风尘识明主成一代开国元勋。”
向导对我们讲起刘伯温小时候在石门洞读书的故
事,他特意带我们看了“藏书室”。这是一块大石头,里
面有空洞,像一只柜子。传说这石洞里藏着十八册天印
兵书,由附近轩辕洞里的白辕仙姑看管。白辕仙姑见刘
伯温有安邦治国之才,就打开石室,给他看十八册天印
兵书。刘伯温如饥似渴地日夜攻读,很快默记在心里,
遂使他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成了朱元璋皇帝的国师。
过刘祠,即为碑园,一块块石碑刻记着历代名人
雅士游览石门洞留下的墨迹和诗文,是珍贵的历史文
物,新中国成立后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进碑园,我们立即被雷鸣般的瀑声吸引子。闻
名遐迩的石门飞瀑就在眼前。走近一看,只见瀑布如
苍龙白蛇飞天而来,殷殷隆隆,溅如跳珠,散如轻雾,
泻入潭中如堆银积雪。瀑下为“积银潭”,潭边设有泻
银桥、观瀑亭。我们来到泻银桥上,只觉凉气逼人,
雨雾扑面,扶栏仰望,飞瀑似云霞开裂,银练飞动,
珠玉闪烁;眼下是积不满的“银潭”,泻不尽的“白
银”,令人眼花缭乱。阳光辉映下,一道五彩虹霓飞落
潭上,令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古往今来,这壮观
的石门飞瀑曾使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动情。唐代大诗人
李白惊叹: “何年霹雳惊,云散苍崖裂。直上泻银河,
万古流不竭。”(《石门洞瀑布》)宋代诗人戴复古笔下
更为生动:“小泊石门观瀑布,明知是水却疑非。乱抛
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1964年当代文豪
郭沫若到石门洞见此奇观也留下一诗: “横过石门渡,
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观瀑亭还留
有前人写的两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此地的山光
水色:“山水知音静相对,风雷变化极大观”、“四季春
秋无夏日,满亭风雨竟晴天”。据传,当年刘伯温常在
这观瀑亭吟诗,积银潭边有一岩穴,为他的卧床。
垂天飞瀑为石门洞府的精华。游人到此都以观瀑
遂其心愿。然而细心的游客并不以此而止,还有龙鼻
岩、透气洞、折折瀑、龙卯潭等皆有奇妙之处。我们
跟随向导复出刘文成公祠,寻访了刘伯温读书堂遗址。
遗址只留着一块石碑标记,上面刻着“刘文成公读书
处遗址”一行字,房屋早已荡然无存。向导指指点点,
领着我们看了灵佑寺古刹,然后来到寺旁的弄月池和
木鱼岩。弄月池不过是岩石上一小池清泉而已,妙在
水会自然晃动。据说月夜在此赏月,月亮映在水里被
戏弄得形神不定,别有趣味。木鱼岩就在弄月池边上,
也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岩石。向导拿起一块石头敲了几
下,便发出笃笃的响声,和敲木鱼的声音相似。同游者
争相把玩,,个个笑逐颜开,留下别样的记忆。
198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