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记》丙方

《桃源记》丙方

2018-02-24    12'18''

主播: 绿谷之声

102 1

介绍:
散文《桃源记》 2014-10-21 09:56阅读:61 ——“中国梦•桃源仙渡”征文 桃源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若是三月前往,但见桃花遍布山野,“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循古道而进,可探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梅田古村。 此非陶渊明笔下之世外桃源,而是浙江丽水境内一处实实在在的桃花源——仙渡。初闻仙渡,还是少年时期。当年听得母亲说,弟弟要去一个叫“仙渡”的地方复读,便无端羡慕起来。每次弟弟回家,我总是问这问那,弟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那里有很多的山,很多的树,还有细水涓流,山花漫野。我却一直无缘探访,只好在心底一遍一遍地描绘这个称为“仙渡”的地方。应该会有一条小溪,溪的对岸有一个渡口,渡口上一叶小舟在云雾中一会儿进、一会儿出,远处的山顶若隐若现,海市蜃楼般。再后来,学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便又想着,仙渡应该是那样一个所在:扁舟刚刚划过,藕花深处的沙鸥白鹭就被惊到,纷纷扑腾而起。 真正探访仙渡,是在今年三月。小车缓缓驶入群山之间,山势逐渐陡峭起来,绕过几道弯,就可以看到漫山的桃花像粉色的云团一般,一大片一大片地缠绕在姿态迥异的大山之上。因此,去往仙渡岭头的车子,总是等不及抵达目的地,就会被眼前的桃花拦下。在山的腰处,山的肩处,一簇簇逐渐近了的桃花,慢慢变得具体起来。驻足片刻,只想置身于桃林,深吸一口山间桃色的空气,体味“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的美好,骤然间便有了在桃花间轻歌曼舞的心情。 如若单以花形与花色论,桃花难以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取胜。我以为桃花之美,一是以数量取胜,群开而聚之,形成桃花荡漾、百亩花海之势。二是以盘虬卧龙的枝条取胜,一朵朵极尽妖娆的桃花立于苍劲有力的枝条之上,一派仙风道骨、傲慢凛然的模样。众所周知,桃花先于桃叶而发,待到桃叶满枝,那桃花便也普通了。仙渡的桃花集合了这两大优势,加之得益于这片山水的灵性,云起雾绕,仙气绵邈,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二次探访仙渡,是在暑气逼人的八月。原想如此火辣的季节,还是不去为好,以免坏了这处世外桃源清幽的印象。只是朋友说桃花虽好,终究只可观赏,不若桃子既能解暑又能解尝。 去时的路上,黛色的山色较之春时更为浓密了,山间不时有山涧哗然。相比山外,空气也变得轻盈起来,心情也随之清新许多,我开始搜寻曾经的姹紫嫣红。山上的景致已和三月大为不同, 到处是草木丰茂、桃林葳蕤,一只只硕大红艳的桃子躲在墨绿的叶片之间若隐若现,如同一位位脸颊绯红、含羞带怯的待嫁新娘。相比桃子的硕大,桃树就显得娇小了些,挂满硕果的枝条纷纷弯腰近乎着地,果农们只好插了许多竿子帮忙撑着。桃树们一副既吃力又兴奋的模样,就像娇小的孕妇挺着跟她身材并不相称的大肚子一般,让人心生爱怜又满心欢喜。只是桃子虽多,掩在叶丛之中却是远不及春日桃花的灿烂夺目。或者,正如人生一样,行至颇有建树的年龄,倒没了青春时期的恣意张扬以及锋芒毕露了吧。 行至岭头,照例是豁然开朗,深山之内锣鼓喧天的氛围,更带有一种农人对山野自然的感恩和崇敬。当果农们提着桃子出来,一篮一篮硕大无比、鲜艳欲滴的桃子齐整地排在戏台子上时,无人不雀跃,这分明就是西天外王母的蟠桃盛会,而享用蟠桃的我们自然也成了众仙了。 仙渡的桃子,自然是仙桃。“仙桃”在全省优质桃评比中,获得金奖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在全区屡次蝉联桂冠,更有一只“仙桃王”拍出了11800元的高价。仙桃具有品种多、外观美、甜度高等各种特点,让你看一眼想吃,品一口想买。据了解,仙渡的桃子有28个品种,核心面积达7000多亩,年产量超过1000多万公斤。如此声势浩大的产桃区,称为“桃源”当之无愧。岭头,这个昔日挂在山顶的小山村,也因为沾染了这些桃子的“仙”气,变成了一排排小洋楼有序摆开的,矗立在山顶上的现代新农村。 只是,对于我这个过客而言,更喜欢的还是岭头村下方的梅田村。站在岭头村外望过去,便能看到梅田村灰黑瓦片依山铺成的屋顶了。远看,像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几抹重墨,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乡野的宁静。梅田是一座古村,连接处州和缙云的梅田古道穿村而过。走在石子铺成的古道上,经过两侧布满斑痕的木门,你会不由自主地穿越时空,一会儿成了文人墨客,一会是商贾挑夫,一会儿又是政要官员。在这大山之间,穿梭其中,仿佛听见古时商畈的吆喝以及人来人往的喧嚣。而今天,这个叫梅田的山村又回归了宁静,把曾经的功名利禄都一一抛洒在山水之间,经过一茬一茬岁月的冲洗,已经逐渐散去,淡去。那些过往达官显贵也好,贫农挑夫也罢,都在历史的容器中慢慢沉淀、融化,逐渐成为山野里的一缕风、一杯土。 但大山不会变。每个春季,这里漫山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每个夏末,这里满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寻桃而至,果见“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仙渡,真桃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