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幸福指导师文月老师《孩子为什么花钱无度》~咏红播报

爱与幸福指导师文月老师《孩子为什么花钱无度》~咏红播报

2016-06-23    09'01''

主播: 爱与幸福微信平台播报

588 19

介绍:
孩子为什么花钱无度 文:文月 “让爱相伴孩子成长”爱与幸福“助天使飞翔”全国第三届论坛暨网络研修营展望七月一日就要开始了,所有的志愿者老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工作。这次穗君为我们搜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钉钉表格,最后可以很清楚的统计出我们想要的数字,穗君正在录入相关的信息,我和福香这两天统计一些大家困惑的集中问题,在论坛期间我们会为现场的家人公布我们的统计规律性结果。我看到很多家人提到孩子花钱无度的问题,比如有家人说到儿子以生日为由一个月的时间要去了3500元钱;还有女儿去看话剧,刷卡960元;儿子去看病,朝父亲要零花钱,父亲感觉已经给了他充裕的钱,不再给孩子等等。很多家人都纠结怎么休学在家的孩子会这么浪费,难道不知道父母的钱也是一点点挣回来的吗?就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们只关注现象,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真相。郑老师在博客中说:“请不要执着于现象,请不要总让自己在情绪中,请关注自己和当事人的感受,透过事实寻找真相,找到了真相,对症下药,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否则你只会在现象和情绪中组成的死胡同中处处碰壁,不仅伤害着自己同样也伤害着别人,周而复始。”那我们从孩子花钱上来看看真相吧。 这是一位家人写的智慧表:儿子是五月份的生日。今年在他生日之前两周左右,他说去年生日因为和我生气我没给他钱,那天就没有吃上饭。今年生日那天也不想庆祝了,就想买件衣服买双鞋,要我提前给他些钱算是过生日的。因为去年的事情我心存愧疚,就给了他1500元钱。等到生日前两天,恰好我去参加活动不在家,他又说生日那天我不在家怎么也要吃饭,就想请以前他没钱时请过他吃饭的朋友一起吃个饭唱个歌,我那几天又不在家,怎么也要给他些钱,我就说过生日的钱已经预支过了,他说这次真的很重要的之类的话,我给了他1000元钱,他说好几天呢,而且请大家吃饭唱歌肯定不够,所以又要了1000元。我见到他买了一条裤子。其他的钱干什么了也没有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他的生日为由就从我这里要去了3500元钱。这位家人很无力,很窝火,感觉总被孩子控制,不给钱孩子情绪自己做不到平和,她只能采取息事宁人,采取妥协的态度,感觉她这样纵容了孩子。那就孩子要钱的目的我们能看到两点,一点是补偿去年的,买点衣服,一点是要请以前请他吃饭的孩子吃饭唱歌。我们是否能够看到真相,一是看看父母是否真爱他,二是他非常在意同学友情的,以前请他吃饭的孩子他一定要请,孩子很重视自己在团队里的位置和形象。我们知道孩子花钱总是有限的,每一个孩子都很想好,就像郑老师今天博文中说的,这个女孩子内心极度自卑同时又特别渴望好。女孩子买名牌不是享乐和拜金,自卑的她就是想通过好的物质让别人看的起她。休学在家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圈子了,每天可能只有电脑陪伴着他,有朋友愿意和他交往,他更要显示出他的形象。“与其被动给与,不如主动成全。”这是王满军老师答疑时的经典语录。其实也就是让大家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越缺爱的孩子越需要物质的满足,越缺爱的孩子行为越离谱,越缺爱的孩子越愿意好,越缺爱的孩子越在乎同学友情。家长如果只纠结于孩子花钱多,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感受到孩子的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他要15元,你可以多给,让孩子感受到你内心是有他的,能够让他看到自己是被爱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懂他,这点比什么都重要。慢慢的,当他的这份爱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停止用这种方式索爱。所以郑老师说:“一个成熟的,有智慧的,有爱的人,在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用情绪来解决问题,他们都会透过事情的现象来看到现象背后的事实,懂得控制和转化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和当事人内心的感受,然后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出来事实背后的真相,然后用真相来解决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下午我们到妹妹家,来之前女儿催我早早出发,到了之后就一个劲跟弟弟、阿姨商量去哪里玩,女儿问我去哪里玩,我说听你们的,结果谈得无果。女儿有点生气地说那我自己去玩。出门按了电梯之后发现后面没有一个人跟着她,她就回头喊妈妈你陪我去吧。女儿需要我了,我就后面跟着。到车上后女儿说那就去星光大道吧,我说好。下午有点闷,女儿说干什么呢。我说要不你先吃冷饮吧,经过KFC、经过麦当劳的甜品站女儿都没反应,她拉着我要进麦当劳店,我一看进去吃东西,我就说太闷不进去。女儿拉着我非要进去,她看我没反应,她说那就进这家很贵的店。我心里想着你要进是你的事,我没有跟着她。她走到门口发现我并没有跟在她后面,看着我远远地站着。她生气地没进去,她走往另一边,我也只是远远地跟着,她逛了一圈停了下来等我,叫我快点。我问她干什么,她指了指说要吃这家的冰激淋。我说好吧,女儿进去问我要不要吃,我说不要,你点自己的,她就点了一个33元的甜筒。”对于这位妈妈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很想出去玩,妈妈虽然说去商量,可是心里确没谱,始终都没有答案。已经让孩子产生反感,之后孩子想让她去吃甜品,妈妈确始终不愿意进去,孩子最后买33元的甜筒就是故意气她的,买这么贵的冰淇淋。这位妈妈已经认定了孩子特别爱花钱,因为她感觉孩子花钱无度,一点都不考虑她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通过孩子花钱看到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我们既然要去商量哪里玩,我们就要拿出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和孩子一起选择路线和景点,一无所知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主动,被拒绝,孩子买那么贵的甜筒其实是在告诉你,我们生活的唯一目的不是挣钱,生活还有很多别的价值。品尝一个33元的冰淇淋未尝不可。我记得曾经丁丁说过:“他们把挣钱当成了全部,但是她们忘记了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心里深深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和欲望,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挣不到钱,孩子故意气你,就是想让你明白生活的目的不只有这些。我们家长越在乎钱,孩子就用这件事情来试探你,让你明白这些都不重要。在家长眼里重要的事情,学习,工作,挣钱,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往往她们在探究生活到底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