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幸福指导师文月《我们还戴着面具吗》江西小丽播报

爱与幸福指导师文月《我们还戴着面具吗》江西小丽播报

2016-03-04    11'54''

主播: 爱与幸福微信平台播报

429 15

介绍:
我们还戴着面具吗? 文:家庭幸福指导师文月 今天早晨辅导学员时,感受到了戴着面具藏着自己那种的深深地苦。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都戴着面具,在外面谦卑有礼,在家里嚣张跋扈,在外面如沐春风,在家里歇斯底里。郑老师讲有一种女人,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把自己的心里需求深深地隐藏在心里,外表很乖,很听话,可是骨子里很叛逆,谁都不信任。离她越远的人,看到的是她的优雅和美丽,离她越近的人,看到的是抱怨委屈挑剔唠叨。她看似朋友很多,可是交心的知己很少。她从来没有向哪一个人完全敞开过她的心,她希望别人看见她,看见她后她又感觉到恐惧。一直都戴着面具回家。在外面戴上笑容满面的面具,回到家撕下面具露出不满和抱怨。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很分裂,可是就是不敢露出她的真心,她害怕。 为什么害怕打开自己的心呢? 第一、小时候做什么都不对,就会被爸爸妈妈比较:这位学员告诉我,小时候她好端端的正在和妈妈说话,妈妈突然想到某一位她的同学,就说:“你看,人家都会乐器。”她的心就像掉入无底深渊。经过了好多次之后,她就闭上了嘴,再也不给父母说任何事情。她一打开就受伤害,所以她不敢打开。 第二、还有的家人是打开后就感觉到自 己不被喜欢,不被接纳:在孩童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是完全开放的,他们的能量其实比家长还高。可是她们一给家长说心里话,就会被爸爸妈妈讲道理,比如她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家长就会说:“你要大度一些,不要和别人计较,和别人计较就是小心眼。”她心里却是委屈难受,而家长急于把孩子从情绪中拔出来,于是就给孩子讲道理。当然这些道理谁都懂。没错,可是对于孩子的当下的感受就是我不被爱,我就不应该有情绪,有情绪不是好孩子。中国大部分的家长也从来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然就会压抑孩子的情绪。昨天一位家人给我发来一段留言,是这样说的,她们原来有女儿时不敢要二胎,因为女儿不同意。后来看到别人家都有二宝,女儿也越来越喜欢。刚好是天意,那段时间她也怀孕了。二宝出生后,她们小心翼翼的,不敢让女儿受委屈。女儿表现也很好,每天迫不及待的到房间看看小弟弟,亲亲小弟弟,她看到后就很庆幸,她们彼此有了手足情,又增添了一份爱。可是有一天女儿伤心的大哭,说对小宝说话轻声细语,对她确实声色俱厉,也不陪她聊天玩耍。她非常生气,感觉孩子“蹬鼻子上脸了”。女儿一直都表现很大方很好,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做的太刻意反倒让孩子感觉不真实,所以孩子就真实了一下,可是家长就不接纳孩子这个真实。这就是真实不被接纳,如果家长长期这样做,孩子长大后也会慢慢的戴上面具,不敢给别人暴露自己真实的内心,因为她恐惧,一旦暴露就没人喜欢。慢慢的她内心敏感,小心翼翼,看着别人的脸色,如果自己做的不好,或者别人做的不好,她就会恐惧,赶快戴上面具,这样她更安全。 因为还提时代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她不敢打开自己。她非常渴望被关注,又不敢被大家关注,自己不配得的意识很强烈。我记得张校长给同学们留过这样的两篇作文,一篇是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篇是你希望周围和世界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向世界展示的形象和身份是什么。其实这两道题目是一样的,我们会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可是我们希望向大家展示的是种种优点。这怎么可能。第一道题,相当于问:“站在镜子面前的你是什么样的人。第二道题相当于问,镜子里面的你是怎样的人。这两个人应该是同一个人,如果第一个人是丑八怪,站在镜子里是天仙,这就是一个扭曲了的心里世界。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做这样的扭曲者。这就是身和心不合一,想的和说的不一致。看看以前的我自己,不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通过学习爱与幸福后,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多么的分裂和端庄。一个不合一的人,永远都不开心,永远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无论她拥有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她都会因为自己的分裂,因为自己内心得不到的东西而批评自己,让自己生活的如此痛苦,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把自己套住了。 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呢?就是当下我们这个样子,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有缺点我不批判,我也不去幻象自己多么优秀,接纳当下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合一了,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才真的有力量改变。否则我们就在幻想和否定中徘徊,永远找不到自己。所有的批判都来源于自己太想好了,也就是我们太想拥有智慧了,所以当我们再否定自己时,给自己说:“我就是太想有智慧了。”那我就跟智慧的朋友和老师去学习,不断地走出去做志愿者,开沙龙,喝奶,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你就会主动做很多事情,每天进步一点点,走在至于至善的道路上。你也在向世界展示你的身份,我是一个越来越积极阳光的人,我是一个信念越来越坚定地人,我是一个止于至善的人。撕下面具,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