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为什么我们和孩子这么难于沟通
有学员困惑和孩子的沟通很难,几乎到了无言以对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我们的关系已经出了问题;说明我们曾经的说教、批评已经让孩子对我们关闭了心门,拒绝与我们沟通;说明我们的沟通只是一厢情愿,对方没有这个意愿;说明我们很多次沟通是挖个沟让孩子跳进来,孩子不再上当,所以沟通无法进行。
难于沟通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我们和孩子不在同一个频道。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有次她想要笔写写画画,她爸爸找给她一支笔,她告诉爸爸:我要沙色。只有我懂她说的是黄色,可是爸爸不懂,找了几支笔给她,她都不要,后来孩子耍性子,爸爸以为孩子无理取闹把孩子打了。当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明白对方的需求,那么我们的沟通一定是失败的。
给对方需要的,而不是给自己想给的,说的话一定是对方喜欢听的,想要听的,沟通一定是顺畅的。如果只关注自己想说的,呱呱半天,对方听着烦,或者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听不懂听在说什么,比划半天也白搭。“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在同一个频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不在同一个频道。我看郑老师、宋老师、清江老师很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老师的位置而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把他们的生命驾驭在孩子的生命之上,他们对孩子是接纳的,是信任的,是慈悲的,是敬畏的,没有分别的,所以他们在孩子面前,自然地流露出童心,自然地进入了孩子的频道,所以很容易读懂孩子的需求,沟通非常顺畅。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的语言本身没有问题,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可是我们的语气不好,我们的初心偏了,那么沟通也一定是失效的,因为孩子是读心的。比如,我们想要孩子吃青菜,如果我们说:“怎么让你吃点青菜这么难呢!”这句话明显语气是不满,是抱怨,是指责,初心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企图控制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回应自然不会好,不是白我们一眼,就是懒得理你,再就是一个字“滚”或两个字“有病”。如果我们换一种语气:“我看这些天比较干燥,你吃点青菜怎么样?”这样就算孩子最后的决定是不吃青菜,他也不会有过激的反应,沟通不会受阻。
关于沟通,还是回到那句话:不要希望对方好,只要对他好。当我们只关注怎样对他好的时候,心里常常惦记的一定是“他需要什么,我能为他做什么”,我们的语言一定是柔和的,温暖的,有力量的。(赵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