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老师:她为什么这么想~景玲播报

文月老师:她为什么这么想~景玲播报

2016-06-02    11'14''

主播: 爱与幸福微信平台播报

651 12

介绍:
她为什么这么想 文:文月 今天早晨辅导一位家人,她写了这么一个智慧滋长表。她说:“晚上和老公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我看了一会,就给老公说,我去书房。我就起身去书房,打开了自己喜欢的书。不到两分钟时间,老公推门站在我身边,对我说:“该喝水了”同时看了一眼我的书。我说:“不喝。”老公马上转身就走了。她看到老公的表情心里顿时难受了,她感觉老公不是让她来喝水的,是来监视她是不是在看专业书(因为今年她要参加职称考试)。最近一段时间,她感觉孩子问题很大,她无法静下心来看考试书,就想看修行书,听qt,她感觉老公对她和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却自暴自弃。就这个问题,我给她进行了分析。 心态不同,看待问题不同。比如看到老公让她喝水,并看了一眼她的书。两种心态就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如果是积极心态,会想,老公真关心我,还要看看我看的书,对老公就充满着感恩。如果是消极心态,就会想你怎么这样啊,还用喝水来监视我,对我一点都不信任,我都这么努力改变了,你什么都不动,还要盯着我。积极心态产生的心里感受一定是愉悦的,消极心态产生的心里感受一定是难受,不舒服的感觉。那这位家人就用消极心态看老公这个行为。 惯性思维导致她这么想。那我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她说因为过往的很多经历,都让她感觉自己不被信任,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里的理由是很充分的,就是以往的事实在那里摆着,就是这样的,你就是监视我,不信任我。我又问她,那你从一开始就是结婚之初就是这样想的吗?她说:“不是。”开始还是很信任的,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的发生,她也不会这么想。好像她这么想就是应该的,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好多夫妻都会这样,我开始对你这么好,你还这么不理解我。我回想起我和老公谈恋爱,结婚的经历,刚开始我对他好的不得了,恨不得掏心窝给他,后来就感觉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就对我不好呢,就产生了抱怨指责。学习爱与幸福后,才明白是自己就是一个想交换的人,我对你好,你必须对我好。没有把自己和对方的位置摆正,没有划清界限,心里藏着很多期望和要求,其实这哪里是爱,分明就是控制,用爱的名义控制一个人。这是更加自私的爱。郑老师在幸福吧答疑说:“物质上的自私和无私都不算什么,因为能拿钱买到的东西都是不值钱的。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私会隐藏的特别深。”夫妻之间相处同样也是这样,很多女人说:“我和你在一起,不图吃,不图穿,就图你对我好。”有些女人条件比自己好一点的就不敢和对方谈恋爱,宁愿和比自己条件差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心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我比你条件好,我下嫁给你,你就必须对我好。从一开始就签上了不平等条约。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是深深地不配得意识,不敢追求,不敢主动,就想在婚姻中占有绝对地位,隐藏了多么深深地自私呀。最开始是不平等条约时,妻子一般都会对先生特别好,一旦先生有一点让她不满意,就把怨气撒到对方身上,然后心里不断地在用各种事件证明我是对的,看,他就是对我不好,他心里就是没有我。最终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不就是中国式婚姻的实质和核心吗?像一个坏了心的苹果,外人看到就是一个光滑美丽的苹果,其实它的心早都烂了。都在维持表面的和谐。这就是惯性思维背后的实质性东西,其实是自己的问题,不相信自己,把自己凌驾于他的生命之上,就会不相信别人,造成所谓的假象,我们还以为这种惯性思维是真实的。他其实是骗我们的,只是我们无法层层剥茧,无法看到实质。 我再深入分析,现在老公不想让她看那么多书,其实就是想让她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当中,多尊重他,而不是假模作样的学习。一个女人如果能把保姆,情人,妈妈三种角色做好,做到位,老公怎么会对你横加干涉呢?就是老公没感受到你的好,所以他也担心你不会走火入魔了吧。这种担心背后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不明白,感觉到老公对你的要求和指责,行知合一才有效,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才是智慧。比如平时老公回来了,给老公说:“老公,回来了,辛苦了。抱抱他。”像妈妈一样关心他。我们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不用他来操心,做好保姆的工作。在他需要慰藉的时候,我们做好情人的角色,让他充满雄性的力量,感觉到生命被滋养。其实你成全了他,符合了规律,你也就成全了自己。 我们在看这位家人,她为什么拼命学习呢?因为她想赶快好好学习,让孩子好起来。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深深地小黑孩子,心里就只有孩子,还嫌老公不管孩子。其实老公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关心着家中其他成员,人家做的很好,家庭伦理正常。妻子急功近利,不关注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五伦关系之首,阴阳和合,家中的人才能正常成长。家里阴阳不和合,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道行逆施”,道总是和人性逆着来,动物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人类爱自己的孩子很正常,如果我们不围绕着孩子转,夫妻两人恩爱和谐,孝顺老人,伦理正常,孩子自然就好。这位家人费了这么多劲,其实都是无用功。 那我们已经形成这样的思维了,怎么办?赶快转念,停止原来的思维,感恩心升起,夫妻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