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云老师生活感悟《被包办思想的女孩》~张雪琳播报

赵巧云老师生活感悟《被包办思想的女孩》~张雪琳播报

2016-06-14    06'52''

主播: 爱与幸福微信平台播报

580 13

介绍:
生活感悟:被包办思想的女孩 今天刚刚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下准备午休,一个女孩哭着进来:老师,我可以和你聊聊吗?这个女孩我有印象,曾经还给我写过纸条的,每次见到总是乐呵呵的孩子。爸爸不让她带手机,她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今天中午不小心把手机掉进厕所了,她不敢隐瞒就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说:“手机掉了没事,我也掉过手机,手机掉了再买就是,可是你撒谎、你欺骗我,让我很失望。”孩子赶紧给爸爸道歉:“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瞒您了。”爸爸不依不饶:“一句对不起有什么用?我们俩的信任关系没了,我还能相信你什么?”孩子非常自责,觉得自己太对不起爸爸了,于是来找我。 倾诉中孩子常用口头禅“我爸说”,感受到孩子对爸爸非常信任,感恩爸爸都是为了自己好,可是我觉得孩子已经失去了自我,活在爸爸的意志里。当我说出我的感受时,孩子流泪点头:“我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从小我就懂事听话,因为我怕爸爸失望,怕爸爸打骂妈妈,怕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没人要。” 孩子因为“怕”而压抑了真实的自己,甘愿受爸爸摆布,爸爸也理所当然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控制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是“司机和汽车”的关系,孩子在爸爸驱使下在规定好的道路上被迫前行,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爸爸。因为被操控,孩子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是听话前行,不是自己选择的,只是被动前行。当孩子手机掉了慌乱的时候,爸爸虽然说手机掉了没关系,可是上纲上线给孩子扣了大帽子,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汽车坏了,司机不检讨自己的驾驶技术而是骂汽车质量不好;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去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而是一味地怪罪孩子,随心所欲地指责、批评孩子。 “爸爸说希望我考到厦门去”。“爸爸说我的自卑感很强。”“爸爸说要我勇敢些。”爸爸说的话她都记在心里并努力去做到,做不到的时候就否定自己:“我不行,我没用,我让爸爸失望了”。爸爸喜欢厦门,她也要喜欢,爸爸不喜欢她的自卑和脆弱,她就努力去改,可是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改掉,她活得很累。她说:“同学都说她乐观,其实她知道自己的笑不是发自内心的。” 当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操控就成了乖乖女,当孩子不想屈服于家长的权威就不断反抗,家长就用更大的压制来操控孩子,于是孩子就有了早恋、网瘾、休学。敢于对抗、敢于做自己的孩子是有主见、有思想的孩子,用对抗的方式想夺回自己的“主权”,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今天郑委老师博文里的念念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是展翅翱翔的海燕。 真正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老司机、新司机和汽车”的关系,家长是老司机,孩子是新司机,生活是汽车。新司机在老司机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掌握驾车的技术和能力,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让孩子掌握驾驶生活这辆汽车的技能。既然是老司机,顶多只能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出有效的建议和帮助,把驾驶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不包办孩子的生活,不驾驭孩子的人生。否则孩子不是安于乘车随你摆弄,就是弃车而逃,就是把越位的我们赶下车。我们想要哪一种呢? (赵巧云)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