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我们眼中的小事,孩子眼中的大事——赵巧云
2016-07-06 22:20阅读:3
我们常常对孩子的某些言行不能理解,觉得孩子小题大做,不可理喻,无理取闹。休学论坛上一个孩子“控诉”:你们让我不剩饭,可是为什么爸爸每顿都剩?你们说吃饭不能说话,我一说话你们就吼我,为什么你们聊得这么欢? 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为什么孩子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在我们眼里是小事,孩子眼里是大事。
孩子的作文中提到一次她的生日:回到家,墙壁上贴得满满的都是气球,房间里也是!爱心、月亮、星星……一个又一个用气球拼成的形状,我看到的是一份又一份伟大的爱,每一个气球里都凝聚着十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看到床头妈妈写的卡片,泪水浸到眼眶处,我使劲咬着自己的舌砂,不让自己哭出来。我轻抚着这些气球,不敢用力,因为扎破了,记忆就碎了,零零落落的记忆碎片再怎么粘贴它都不是昔日的了。成长路上的脚印有深有浅,饱含的都是亲人们浓浓的爱,爱不减,脚印一个一个增加,最后,人生的道路上被爱铺满,回头发现:我们踩着爱走在人生路上。
每年孩子的生日都特别简单而一点创意都没有,那次受郑老师给女儿郑好过生日的启发,我布置了孩子的生日,仍然很简单,只是相比以往多了一点创意。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日,举手之劳,却给孩子这么深刻的记忆。我们觉得不重要的,可能恰恰是孩子在意的,比如这个生日设计。我们觉得重要的,可能恰恰是孩子不在乎的,比如分数。
今天上午在和一个学员沟通的时候,妈妈一个关门的动作,就引发了孩子特别大的情绪。关门是小事,可对孩子来说是大事,因为孩子从妈妈关门的动作中,感受到的是妈妈对她的厌烦、嫌弃而企图逃避,激发的是过去一些不愉快的记忆,从而产生了激烈的情绪。孩子关注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东西,而我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而不去体会孩子的内心需要和情绪来源。当我们只在关注孩子发脾气对自己的困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自私了,自私到关注自己的心,关注别人的事。我们应关注对方的心,关注自己如何做得更好。
我们常常给孩子自以为是的爱,而不是给孩子需要的爱,所以我们眼中的小事,往往会给孩子的内心极大的满足,内心的空洞填满了,被滋养了,孩子的心就有地方安放了。没有大事小事,点滴都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