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46期沙漠夏令营7.20的报道No.46】
——相信爱与幸福,你就能走出沙漠
昨天晚上近八点钟,我们才回到了银川市兰一山庄。疲惫的营长和老师们商议决定,先吃饭,后洗澡,怕疲惫的孩子们上了床就不会再下来吃饭了,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觉得宋老师、孟营长和任波老师他们的爱心真是达到了止于至善……在我夜里巡查所有孩子们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孩子的脚磨出了很多,很大的水泡,我心疼。但令我想不到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孩子喊痛喊疼,没有一个孩子觉得委屈,所有的孩子展示出来的都是无比的开心和快乐!看到这些,反而是我瞬间感到了酸痛与疲惫,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回到房间看到肖老师还在电脑前工作呢,我悄悄的上了床,可是我真的睡不着,作为队医,唯一的责任就是要保证所有营员的健康问题,不得出现任何闪失。但为什么志愿者和老师们回来后都呈现出了极大的疲劳状态,而孩子们磨出了那么多的水泡,还都是那么开心和快乐呢?我需要回忆一下哈。
第一天进沙漠的时候,宋老师和孟营长、任波老师还在说笑,这批孩子修的什么福分,沙漠里的高温不见了,还有丝丝的凉风,这哪里是沙漠耐力徒步啊,简直就是旅游来了嘛。话虽这样说,沙漠地表比未下雨的时候是坚固了许多,但它还是沙漠,和我们城市硬化路面还是两回事,你体验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们带着欢笑艰难的前进。
任波老师打头阵,抗起队旗永远不知疲惫的在前方指引孩子们的方向,不时观察队伍的行进队形,通过对讲机时时调整。孟营长扛着一杆红色的大队旗在队伍的最后面,盯住所有小队的孩子,孟营长有一句话说的好:带孩子营,绝不能有任何闪失,进来多少就要带出去多少。这话听着提气哈。敬爱的宋老师这两天以来,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他到过的小队基本都是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强大的活力,鼓舞着所有人,目标在前方,只有坚持,才会走出沙漠!我也是后来在群里才知道,他的腰根本不具备徒步条件,我和他说了多次,做一会车吧,缓解一下腰痛,可是每次他都会说,郑老师就是这样子的,如果我上了车,孩子们不可能走出去的,你忙吧,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佩服宋老师哈!
我先说一下几个给我感受最深的孩子。孙时雨,女孩,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脚时,我真的无语了,八个脚趾溃烂,有照片,我相信谁看了心里都会疼的,脚趾紧紧的贴在一起,红肿,皮都没有了,我心疼的轻声问孩子,疼么?孩子回答我说不疼,我听了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我问了她曾经接受的处置方法,孩子摇摇头说就抹了一点药膏,我想问问她的父母,您看见孩子的脚趾了么?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需要关爱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孩子积极配合治疗,并且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孩子回来的时候没有坐车,是自己走出沙漠的。真棒!
第二个女孩有运动伤,苏州人,好像14岁吧,足部踝关节肿大,膝部胀痛,别说沙漠徒步了,就是呆着不动,我相信即使是大人也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情。值得敬佩的是经过谨慎的治疗后,孩子只有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才会找我,我每次都会和她说:为什么不早点报告老师,孩子回答我的永远都是一个美丽的微笑。回来的时候,孩子自己要求,我要走出沙漠,我不想坐车,告诉您,孩子做到了,请孩子家长为她长时间鼓掌。
本次徒步沙漠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女孩,她的鞋底都磨掉了,但是没有坐车,是队友们轮换着背,背不动了就自己走,硬是光着脚走出了沙漠,真正的女汉子啊。(大家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么?我也没记住)男孩子最棒了,有很多人都是磨出了水泡也不说,就是坚持走,个别男孩在我强烈要求下接受了预防感染处理。这是回到银川的当天晚上巡房的时候发现的情况。
接下来说说我们志愿者老师。艺云老师、玲玲老师、杨梅老师、英梅老师、猫猫老师、海青老师,就这几位女神着实让我们佩服和感动,为什么一起写,因为她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用那种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践行着信任、心赏、悦纳、建议和帮助。就像孟营长说的,五天时间你改变不了孩子,你只是做好自己。宋老师说的这五天你们做什么了,就是信任、心赏、悦纳、建议和帮助,我认为带组志愿者老师做的非常好,非常好。就一条,她们迎接了巨大的挑战,她们相信了自己,所以她们成功了。
贺威老师带孩子有一套,让我感动的是他组里的孩子调皮的时候,他都能处理的非常恰当,因为孩子们永远都会跟着他继续前进。邹煜老师很有特点,本以为他说很强壮的身体,可是通过脉像看,他体内并不太平,也是一个需要休养调理的人,但他没有休息,他总是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如果沙漠徒步是三天的话,我相信第一个倒下去的可能会是邹煜老师,但他坚持下来了。回来给他按摩的时候,感觉他的身体特别僵硬,没有红油的话,根本拿捏不住。戈政老师的年龄接近五十岁了,身体也不是太强,给我的感觉,如果我稍微加强点力度,也许会把他的肌肉拿下来,哎,这身体能走下来真不容易。肖传宇老师负责摄影,大家通过这两天的现场直播会看到真实的沙漠环境把,我用一句话表达对传宇老师的敬爱,他的徒步里程最少是孩子们的一倍,大家想吧,还要背上重重的摄影器材,有多累。
最后说的是,宋老师、孟营长和任波老师,我也得关爱呀,可是不管我怎样努力,他们都会说同一句话,你也累了,给孩子们照顾好就行了,我们不累,你也早点休息吧!可能我的文笔不是很好,无法把志愿者老师们的艰辛困苦写的那么细致,但是这都是我用心叙述给大家的真实感受,为什么孩子们的穴位一点就有反应?为什么孩子们走了那么远的路程还会这么快乐?为什么宋老师、孟营长、任波老师几个月来要转战南北,不辞辛苦,忘记疼痛、任劳任怨的坚持带营呢?当我看到文月老师的报道后,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信念,是爱与幸福的信念支撑着孩子们走出了沙漠,是爱与幸福的信念引导着志愿者们接近无私的喜悦,是爱与幸福的信念陪伴着宋老师、孟营长和任波老师们傻傻的坚持。相信美好,就会美好!相信爱与幸福,你就会成为一个有爱的人,你就会成为一个最幸福的人!
(沙漠营队医王占德报道) 【来自46期沙漠夏令营7.20的报道No.47】
今天是整个沙漠夏令营最艰巨的一天,也是最考验我们每一个人意志与信念的一天——我们要在烈日下徒步穿沙五个多小时,最终回到昨天出发前的营地。
绵延起伏的沙丘上,一队队颜色各异的队旗迎风招展,有的拄着登山杖艰难地往上爬,有的深一脚浅一脚地滑下山丘……在每一支长长短短的队伍中,最显眼的总是走在队伍最后面的带组志愿者们。他们或帮着受伤孩子背包,或搀扶着走不动的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挪,或让孩子拉着自己的背包带着孩子登上沙丘,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为孩子的拐杖激励着孩子克服身体上的疲惫用坚强的意志挑战身体极限,用坚强的信念支撑整队孩子完成冲出腾格里的目标!
每天早上,起得最早的是志愿者,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就去叫醒本组的孩子们,准备当天的事情,摄影师肖传宇到处拍摄各组的进程,队医王占德再次逐一询问孩子的身体……每天晚上,睡得最晚的也是志愿者们,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再晚宋老师和营长孟老师都要组织所有志愿者开会,会后还要挨个查房,提醒孩子们早点休息,往往结束回到自己房间已经到了深夜……
大学教授邹煜,放弃了难得的能陪家人的暑假,来到沙漠营当带组志愿者,用他渊博的知识、宽容的胸怀陪伴着孩子坚持走到最后,往返无数次带领每一个孩子,结果自己的膝盖却旧伤复发,疼痛不已……
建筑设计师李艺云,已经是第二次当带组志愿者,她说上次在海南营带组,每天大概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最少的一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这次却义无反顾地再次来到更辛苦的沙漠营,瘦弱的身躯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有给孩子们准备的药品、防晒霜、晒后修护……
公司负责人沙英梅没有呆在轻松自在的北京的家里,而是以充沛的精力、温暖的怀抱、有爱的话语,一直激励着孩子们、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孩子相互鼓励,坚强地走出了沙漠!
每一个志愿者都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来到充满挑战的沙漠营,是什么支撑着这样一群并不年轻、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不仅自己挑战每天几十公里的穿沙,还带领了几十个孩子共同挑战成功了腾格里呢?我相信,是爱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是每一个老师、志愿者对未来的信念、对每一个孩子的信念!我们坚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完成穿越沙漠!孩子们一定能挑战自我!信念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强大!
(志愿者王玲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