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说:“我毕业3年,月薪8000,感觉这点工资,什么都干不成,会感觉很焦虑?”
是啊,8000块可是你每个月,辛辛苦苦上班赚的。只要你一不上班,这8000立马就没了。
接下来,等着你的是每个月不得不交的:房租、车贷、水电、话费、饭钱、孩子奶粉钱、交通费……
这么没有安全感的收入,不焦虑才怪吧
但想想前不久,还看到这样的新闻:全国有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还没过万。
相比之下,这位朋友,工作不算久,就能拿到这个数,真的很棒了。为什么还这么焦虑呢?
那我反过来问:“你月入多少,你才不会感到焦虑?”
有人表示,月入1万就不会焦虑了;
有人表示,年入70万,仍不够花……
有人认为,人的欲望和消费水平也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此时以为有了多少钱后就不焦虑了,但实际到了那个时候会感觉收入要再多一些更好。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感工资”。焦虑还是会如影随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虚假焦虑绑架了。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晒出国旅行、大牌包包、贵妇面霜的人,少说都有几十个。
真实地感受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似乎是越来越高了。
但和几个真正相熟的朋友聊下来,才发现,维持圈子里光鲜表象的,可能是好几张透支的信用卡。
之前有个听众给我留言说:
我信用卡欠了20多万,但有套20多万的房,该不该卖房还款?”
我看了看她的朋友圈,除了是时尚宝妈外,用的护肤品和包包,全是大牌,也难怪负债累累。
但你说,谁不想向外展示,“我过得比你好”的那一面呢?
只是凡事都该有个度,过了就不好了。
除了受身边圈子影响外,但凡有点上进心的小青年们,应该都会关注一下成功者的案例
之前看到李佳琦惊人收入,今年又看到某90后,已是上市公司老总了……
本意,可能是想给自己平凡的人生打打鸡血,但副作用就是,比着比着就焦虑了。
想想同龄人,都快实现财务自由了,自己还守着眼前的“杯水车薪”,能不着急吗?
渐渐的,也难免忽略自己的优势,陷入急功近利的心态当中。
其实,这是中了幸存者偏差的圈套。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都更容易被眼前的成功案例所吸引,却忽略了背后平凡的大多数。
当然,我能理解各位心存高远的年轻人,都渴望从成功经验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但我们都忘了,失败才是成功之母,有时候,对失败的总结,比学习成功的少数,更重要。
我身边,就有位长相甜美的95后女同学,因为在学生时代,接触到不少网红文化,所以大学毕业后,不想工作,一心当网红。
要说她,有身材有相貌,想象中机会还是不错的。
为了达成目标,她也算用心,把微博、小红书上,关注的顶级网红都研究了一遍。
大到选题、风格,小到滤镜、插画,都一一模仿,但粉丝量始终都没起色。
因为一直在模仿,她始终没有自己的固定风格,一会儿做游记分享,一会儿又晒读书干货。
也难怪,形象和个性始终模糊,IP自然也立不起来。
这也是中了幸存者偏差的招,看过几个顶级流量,就以为站上了巨人的肩膀。
却忽略了,有多少层出不穷的小博主们,至今都没挣到一分广告费。
所以,我想说的是,别着急。时间才是一个人,更核心的竞争力。
普通人不妨试着把期望值放低一点,与其望着“山尖”,担心自己落于人后,不如专注于自身。
专业能力的积累,再有时间加成,复利效应总会给你个满意的答案。所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