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A问我:你出门之前要准备多久。我答:不洗头一个小时,洗头要两个小时。
对大部分女孩子而已,这已经不是一个洗把脸就能出门的时代。单身的时候,也曾有朋友等我等得不耐烦说,说至于吗,又不是什么大日子还死活非要擦个睫毛膏才出门。
可我闺蜜A说,化妆,尤其是盛装这种事,总归是要在遇到一个她臆想中的场景才会去做的事。在她的逻辑里,如果不是有重要约会的那一天,就不是化妆打扮的好日子。她一边幻想着王子骑着白马来接她,一边犹豫着我到底是素颜朝天还是盛装上马。
反正我今天没事,就不化妆了,可是,难道不是因为化了妆才会转角遇到爱,而不是因为转角遇到爱以后才化妆吗?女神的逻辑可都是这样的。
我有个合伙人,经常是一身精装红唇出门,有一次她正疑惑为什么没有收到一个应有的盛礼邀请函,回头却发现果然是对方的经纪人失误漏发了。这时候,对方经纪人的原话是:都怪我都怪我,你快点来吧,反正我知道你连衣服都不用回去换。
因为你永远盛装,别人才随时想邀你,敢邀你,愿意邀请你去更好的地方。
我还有一个女朋友,兢兢业业工作,奖励了自己一条爱马仕丝巾。这个春天,她经常戴着这条围巾,有时候在脖子上,有时候系在包包上。她没所谓,妈妈却心疼了,问她:这么贵的东西,为什么天天这么随便用。
她说那一刻才发现两代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她的内心觉得,正因为是好东西,所以才应该天天用啊。就像名牌包,买来应该是背着而不是供着不是吗。
可妈妈这辈女人,总有太多舍不得用最后却坏了的东西。比如过年时候送给妈妈的高级羊毛大衣,被她一直挂在橱窗里,总是舍不得穿,理由就是:要等个好日子再穿。
结果一年过去了,领子还被虫蛀了几个洞,也没有等到那个“好日子”。
其实不止妈妈辈,这是一种思维习惯。很多年轻姑娘也是“反正今天没什么事,我出门就不化妆了”;很多年轻妈妈,因为要带孩子,所以干脆也不要穿白色的衣服好了。我倒是奇怪,难道你穿黑色衣服就不用洗吗?既然都要洗,白色黑色有区别吗?
“不好洗,不好卸妆,不好……”所以她们永远是素颜,所以她们永远在等孩子长大。
更有一个女生,买了一双自己超级喜欢的也很娇气的缎面高跟鞋,怕弄脏了对自己说等到婚礼的那天再穿上。可是,婚礼还没有来,却分手了。这双高跟鞋,没有在她最开心的日子出席,却见证了她最伤心的这一天。她哭着说:为什么我要等呢,我应该在以前的每一天,都为自己活得好看一点。
因为等,所以她们的好日子一直没有来。
在她们的潜意识里,今天无非又是普通的一天,没有什么不同,不值得化妆,不必穿那样好的衣服,所以她们一直在等一个仪式感。到了那天,才知道为自己活得好看一点,大概是因为尘世平淡。在那天,仿佛才值得去做什么。
可是,后来才会知道,人生其实没有多少惊喜,更没有彩排。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正式出演,都需要盛装以待。
好的粉底不要闲置,每天用上;好的衣服,也永远不要挂在橱窗里,经常穿上;好的包包别怕不耐脏,背上,无非就是一年多送去保养几次而已。
因为生活,哪有那么多不一样的日子。哪有那么多像网站电视剧上的剧情点一样提示你:啊,这里会发生什么;那里会发生什么,你按照套路准备就行——
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的精彩和吊诡都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每一天。
就像去年,我买了一个带网纱的礼帽,被朋友看到大呼小叫说:仪式感这么强,哪有机会戴啊。
不不不,对我而言,不会因为那天有什么不同,我才戴这个帽子;而是因得我戴上了这个帽子,这一天在我的生命里就不同了。
女人的仪式感,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打造出来的。
女人们化妆慢,让某人等,也是因为那人对她而言是一种仪式。因为我们知道,多年以后,即使最后我们没有在一起,那个男人也许还是会记得那天有一个女孩子,穿着美丽的蓝色裙子,眼睛像星星一般闪烁,陪他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他在楼下等的那段时光,也会成为他最美的记忆。
所以为什么有些女人越活越好,而有些女人越活越糙。
越活越糙的女人,永远想着是:随便吧,今天穿个休闲装就好了;随便吧,这条裙子等旅游去的时候再穿。可是,一直也没有人叫她们出去玩。
越活越好的女人,每一天都会穿着她最喜欢的衣服,每一天都会戴上她最喜欢的首饰,每一天都会让镜子里呈现出最好的自己。于是,出席的场合越来越多,见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她们只能——不好意思,我又美了。
她们甚至会感染身边人,会让身边所有人都觉得,要去见她的那一天就不能不洗头,不化妆。要去见她的那一天,就是这周,这个月,今年,此生,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party queen和丑小鸭的区别。
她们直接将自己活成了一种仪式感。将生活里的每一天都当成了舞台;而不是永远在盼着自己的舞台。
因为她们早就懂得,仪式感从来不是等来的。它就是我们内心的声音,婚礼是在告诉你你愿意,就像这场仪式是在告诉你,你值得,值得最好的。值得穿最好,用最好的,遇见更好的的。从里到外,每一天,你都值得被好好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