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类似的情景,相信各位家长不会陌生:
(1)超市、商场里,孩子吵着闹着要买玩具,父母一开始还会有点耐心地跟孩子说:“家里已经很多玩具了,不要买了,买了也没有地方放了”。但是,孩子不听,一直哭着闹着说:“我还要,我就是想要”!迫于公共场合人多,父母最后都会妥协。
(2)吃饭前,孩子一定要喝饮料或者吃其他的零食,说不给就不吃饭。这时候,心软的父母就会骂咧咧:“给你给你,等下不吃饭我就打你!”孩子不以为然,因为只要当下的愿望已经实现就好。
(3)“妈妈,妈妈,我要拿你的手机”。“拿手机做什么?”“玩游戏。”相信所有的父母都遇到过这个情况。正在忙着的父母也许马上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因为这正好可以使他们安静下来,不再吵闹;闲暇的父母还会争扎一下:拿什么拿,小孩子不得玩手机。这时候,孩子当然使出他们的杀手锏:哭。你是同意呢,还是同意呢?
......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一般会选择两种做法:
一是:妥协。像文章开头案例的那位母亲一样。这样的做法,在有安全危险的情况下,会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也会使孩子尝到哭闹的甜头,以后将“哭闹”作为一种威胁家长的武器。
二是:冷处理。不管孩子如何哭闹,冷漠的站在旁边不做任何处理。这样的做法,第一,会让这个孩子不确定妈妈是否爱他。第二,让这个孩子不确定自己的痛苦是否会被他人了解到,人类是否能够进行感情和心灵的沟通。第三,孩子无法学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刚刚发生的冲突、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情绪。容易养出倔强的孩子。
当然,还存在少数家长,会舍得打孩子。从“心软”到“反感”再到“愤怒”,以至于家长感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蛮不讲理,不得不靠打骂来管束。这样,会使孩子容易叛逆。那么,孩子哭闹时,到底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哭一般是饥饿、口渴、疾病、屡尿湿布等的信号,是告诉你,他需要你的交流方式。大了后,哭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需要家长理解、重视的情感表达方式。
3-8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他们而言,这种哭泣并非表明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通过哭,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可以逃避许多惩罚。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
1、尊重孩子,坚持原则。这就是面对孩子保持自己的立场,这是公道的。同时,不在公共场合大声批评、怒骂孩子。
2、不害怕说“不”,给出合理解释。在保持公道的时候要向孩子说明“不给”“不行”“不可以”的原因,并以坚定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们没有准备今天给你买这样的东西,所以今天不会给你买。(态度坚定但不带情绪。)
3、掌握“不理”技巧。孩子大发脾气,大哭大闹时,把孩子带到一个不会影响别人的地方,告诉他:今天不买这个东西,我看到你很生气,你可以发脾气,但我们不能影响别人。
4、理解孩子感受。妈妈蹲下来,平静地看着孩子,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妈妈是了解的,也让孩子从妈妈的表情看到,妈妈并不会因为他大发雷霆和他的脾气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所以孩子就不会利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别人。
5、给出合理的面对受挫的解决办法。
(1)在哭闹的时候,孩子如果打妈妈,妈妈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双手告诉她:你可以发脾气,但是不可以伤害别人的身体,我不允许你打我。
(2)等孩子不打了,就把手松开,如果孩子再打,就再抓住他的手。这是一个帮助孩子成长起自律的过程。一直到孩子能控制自己不再打你,就不用再抓他的手。
(3)这时不要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因为这时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太多的道理会使孩子产生语言疲劳,对他将来的学习生涯带来不好的影响。
(4)等孩子不哭了,询问孩子:我可以抱抱你吗?然后把孩子抱在怀里,修复感情。然后找地方坐下来,跟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智慧地解决问题。
6、正面引导,讨论方案。协商出方案,就照着方案去做。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吸取孩子的建议,并适当地做出一些退让,让孩子有成就感。如果在孩子努力争取之下,孩子一点都不退让,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无效,久而久之,就会唯命是从,失去了自我。
经过这个过程:
第一,使孩子发现,妈妈能够了解他的感受,
第二,使孩子练习面对公道,而不是利用情绪可以改变公道。
第三,使孩子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破坏自己机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四,孩子有机会练习控制自己,这是对自己的控制,是需要一点一滴地练习的,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孩子无法成长起自律。
所以,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看;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承受力;把冲突作为教机,来帮助孩子成长。这三点非常重要。实际上,这是一个套路,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