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181期《不会说,听不懂,“父母皆祸害”》

丽虹之声第181期《不会说,听不懂,“父母皆祸害”》

2015-12-24    12'37''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3953 35

介绍:
许多父母都可能听说了某网站中出现一个小组论坛,名为“父母皆祸害”小组,其中涌动着大量控诉父母的声音。小组于2008年初创立,2010年7月初发展有2.7万人。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控诉自己的父母,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其中,许多怨恨都与亲子沟通不畅有关。 一位网友说:“有时候总有这样的感觉,本来我很想跟父我母好好聊聊,但是一跟他们说话,或者我说不了几句话,他们一张口,就觉得好了,就到这吧,没有再进行的必要了。” 另一位网友说:“只要我说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会一边说我们尊重你的想法,一边不停地说我的想法怎么错误,他们想法怎么正确,一再强调父母不会害自己的孩子,父母不会让孩子走弯路的……不停地说,还说我不听他们的话就是不孝顺,没良心,不识好人心。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们习惯了我的听话,习惯了安排我的生活。 不过,90后的我长大了,当我要追逐梦想的时候,才发现路已经被安排好了。我想反抗,可是不接受的结果就是要背负不孝的罪名。在选择的路上,我输给一个‘孝’字,我听从了父母,却被别人说成要靠父母养的人。” …… 众多人的“控诉”,反映出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都因为与父母沟通不畅,心灵受到了伤害,都是因怨恨才集合在一起的。 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家庭幸福指数,关系到亲子的融合,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所以,亲子沟通,是必修课。 沟通这个词有两个主要意思,一个叫去分享;一个叫建立共识。 一般人都以为沟通是我与对方分享我讲话的内容。但事实上,真正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内容占的比例很少很少,而你跟别人互动时的过程中所送出去的讯息,包括你的脸色呀,表情、讲话的口气、方式方法呀,这个比例占得非常高。 所以,亲子沟通中单纯让对方“听话”是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的。而“商量”是个绝好的方法。 在这方面,我挺佩服儿子。 从小到大,儿子从未和我顶撞过,有事总是好说好商量。一方面是儿子懂事有涵养,另一方面我知道强拧的瓜不甜。 这话听起来,有老王卖瓜的嫌疑,可回想儿子成长的历程,记住的都是“商量成功”的故事。 记得上高中时,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和您商量一件事。”每次有重要事,他都会这样说。 “新年就要到了,周六我们三个男生要去另一个男生家住一个晚上,欢度中学的最后一个新年,一起听听新年的钟声。”儿子婉转地说。 “不行!”我口气坚决,“前几天开家长会,老师说了,不让到同学家过夜。” 儿子看我态度坚决,没有再坚持。(你看他多聪明,时机不到,他打住了。) 过了几天,儿子忽然问我:“妈妈,您写的书没有看怎么办?” 我以为他指的是那本《写给年轻妈妈》,便很有把握地说:“有人看,这本书发行200多万册呐!” “我是说,假如没人看,您会是什么心情?”儿子换了一个角度提出问题。 “那我当然会伤心的。”我坦白地说。 “这就对了,”儿子一拍大腿,“您想想,同学的妈妈听说我们要去住,屋子都收拾出来了,晚饭也准备好了,可我们又不去。人家白准备了,一定很伤心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儿子显然比小时候更能说了。(他掌握了沟通最主要技巧:以他人为主导。这让人听了心里痛快。) “道理是这样,可学校开家长会时说了,有几个同学去别人家过夜,家长有意见,告到学校去了。所以,我不同意这样做。”我一再申明反对的理由。 “那几个同学是不对,事先没和家里人商量好,让家长着急了,家长当然反对了,我这不和您商量嘛!咱俩有商量吗?”儿子耐心地解释着,等待我的回答。(他使用了沟通另一条技巧:建立同理心,建立共识。) 听到“商量”这个词,我心动了。是啊,儿子为了达到目的,真是煞费苦心,他用“商量”来说服我,我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呢?再说,他已经快18岁了,已经有行为能力了,我干嘛要管那么死呢?于是,我问清都有哪几个同学后同意了。我要求他告诉每一个同学,事先要和家长商量好。并嘱咐他早一点回家。 儿子乐了:“我早知道妈妈是个明白人!”他自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不会忘掉给别人以赞美,让别人也有成功的喜悦。(他使用了沟通第三条技巧:分享成功!) 从儿子幼儿时期到高中时代,以至到今天,我和儿子一直用“商量”的办法相处。“商量”使亲子问题增进了信任,增强了感情,避免了冲突和对抗;“商量”使儿子从小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情,思考问题,学会民主和平等,学会包容、尊重和友谊,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说服力,使他具备“领袖”人物的品格与能力。 父母不要跟孩子“较劲”,认为我是父母,你就要听我的,这种武断只能把事情搞糟。他会认为你是成心和他对着干,阻止他的好事。心理上的反感,会让他们背着你去干他想干的事,回来你跟他大闹一场,也会是两败俱伤,无济于事。 父母尤其不要用命令的口气或者盛气凌人的口吻跟孩子讲话。我们和孩子之间,应该像成年人那样,进行互相尊重的交谈,用“商量”的口吻说话。显然,许多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从来都不愿意接受父母过多的指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从谈话中受益。 孩子与你商量他想做的事,你不能一味的反对,也不能一味的支持,而是要冷静地提出建议和做事的规则。 当你考虑是否允许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 这件事安全吗?合法吗? 它是否会损害你们的核心道德准则? 你的孩子考虑到后果了吗? 你是自愿这样做的,还是因为别人(老师或同龄人)对他施加了太多的影响? 集中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能做出最好的判断,也能帮助你的孩子得出明智的选择。 2011年第一期《知心姐姐》杂志生存智慧版,发表了一篇专题策划《超越对父母的“控诉”,完成自我成长》。既然控诉不能让我们彼此靠近,那么什么办法才能让我们和父母坦诚想对呢? “知心姐姐”给青少年朋友支了三招: 1 使用“非暴力沟通模式”:阐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需求、发出请求。 了解自己——确定我们内心想要的; 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为何会这样; 让父母了解自己——放开心扉,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对方。 2 在“心里天平”上增加3枚“理性”砝码。 第一枚:当父母脾气暴躁时,学会克制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枚:宽容他人、原谅他人、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 第三枚:开始自己的生活,不依赖别人。 3 在索取时,别吝啬付出。 生活需要办法,沟通需要智慧。我想每一位父母和孩子沟通,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果能互相交流交流,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