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188期《她好乖,但好可怜》

丽虹之声第188期《她好乖,但好可怜》

2015-12-31    14'44''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1538 19

介绍:
雯雯才两岁半,但她超懂事。 走路摔倒了,她最多小嘴一撇,接着就自己爬起来,绝不会哭一声,哪怕摔破了皮流血了也是一样。 去医院打针,那些比她大很多的孩子都哭成一片,但她不哭,任医生怎么摆布都没事。 前天遇见一个朋友,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她说,雯雯是她邻居家的女儿,雯雯妈章雪(化名)是一个教育学硕士,据说是按照她所掌握的教育学办法来塑造雯雯,而且看上去很成功,雯雯不仅聪明,而且非常乖巧,从来不给大人惹一点麻烦,这令周围的邻居们非常艳羡,他们经常向章雪请教她的养子经。 我问这个朋友:“你一样羡慕她吧?” “是啊!” “那么,你用了她的教育孩子的办法了吗?” “我试过,但后来放弃了,因为狠不下心来。” 原来,章雪的办法中一个核心宗旨是,不中孩子的“圈套”。譬如,这么小的孩子摔倒后,第一反应总是看着妈妈,同时撇着小嘴要哭,章雪认为这是孩子想赚取妈妈注意力的办法。这时,如果妈妈去抱她、哄她,那么小丫头一定会哭起来的,甚至妈妈越关注,她可能会哭得越厉害。那么,抱她哄她就是纵容了她的软弱,所以雯雯摔倒后,章雪基本上不会管女儿,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结果雯雯只是一开始哭了几次,后来就再也不哭了。 至于打针不哭,就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第一次打针时雯雯就不哭,章雪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为女儿和自己自豪起来,因为她认为女儿超坚强,而这坚强又是她教育的结果。但是,这个办法,我那个朋友学不来,因为狠不下心。 我问她,你们周围的邻居有人学得来吗? 她想了想说,比较少,心比较软的,都学不来,能学得来的,也是本来对孩子就能够狠得下心的,他们本来和章雪的做法就有类似之处,不过章雪用她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系统化了一些。 这是选择性注意在发挥作用,教育学理论很多,许多理论甚至相互对立,而自己选择哪个理论,多是因为,这个理论符合了自己内心的预期。 所以,这个妈妈之所以选择“不中女儿圈套”的“教育办法”,是因为她的心首先是能对孩子狠得下来的,对孩子狠不下心来的父母,就接受不了这种所谓的科学办法。 乖巧中藏着自卑和寂寞 听这个朋友讲雯雯的故事时,我想起了2006年时我出差到莫斯科,在莫斯科机场的候机厅见到的一幕: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长得像天使一样漂亮,穿着也非常精致,她的又帅又有气质的老爸,在长椅上静静地读书。 和我一样,他们也去叶卡捷林堡——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在等待的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小女孩不断纠缠她的爸爸。每次,她都是很轻很轻地走到爸爸的旁边,仿佛生怕打搅他,然后很轻很轻地拉一下爸爸的胳膊,对他说点什么。 但那个爸爸没一点反应,不说一句话,不吭一声,而胳膊仿佛钢铁铸就的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看女儿一眼,仿佛女儿所做的一切完全没有发生,仍然是全神贯注地读他的书。 女孩觉得有点无聊,于是离开爸爸,无聊地摆弄些东西。过了几分钟后,她忍不住又来纠缠爸爸,仍然是很轻很轻地拉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点什么,但爸爸仍然是完全没有一点反应,继续全神贯注地读他的书。女孩无聊地离开,过了几分钟后又来碰一下爸爸。 …… 这样过了约半个小时,她彻底打消了赢取爸爸关注的努力,开始自己玩,一会儿跳下舞,一会儿唱下歌。她的动作和歌声都太轻了,所以尽管她很漂亮,但是,好像拥挤的候机室中只有我在注意她,而对于周围其他人来说,她似乎都不存在。 再过了半个小时后,登机时间到了,这位老爸合上书并放进行李包,把女儿喊过来,然后非常非常轻地拍了一下女儿的头,那眼神仿佛在说:乖女儿,你可真粘人啊! 小女孩则羞涩地笑了一下,那种微笑中,有一点自责的成分,仿佛在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可我真是有点寂寞啊。” 想起这一幕,我的脑海中自动将她的形象和雯雯联系了起来,我仿佛看到这样一个无比乖巧的小女孩摔倒后独自爬起的样子,也看到她在医院里打针不哭时的眼神,那眼神里藏着一种羞怯和寂寞。 这羞怯和寂寞的含义是,我不好,我只会给大人惹麻烦,我好想哭,好想撒娇,但我知道,那样我在大人眼里就更不可爱了,这都是我的错,我一点价值都没有…… 章雪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女儿?我的朋友的说法是,章雪认为,她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溺爱惯了,所以有些骄气,也有些粘人,她讨厌自己这一点,但觉得改变自己好难,于是,她希望女儿不要像她这样,她希望能独立。 这样的想法听上去很好,但很可惜,她是将依赖和独立彻底对立起来,是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且这里面还藏着家族命运的一个轮回,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轮回。 调皮的孩子更有能量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父母牺牲自己的需要,而去极大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最终会导致这个孩子形成一种不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总是付出的内在的父母”和“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小孩”。 所谓的依赖,即是索取,习惯索取的人,会看上去有些霸道,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很讨厌自己不能独立生存。譬如,很多依赖成性的女孩,会有一个比较奇特的问题:非常怕小狗小猫,但却对大狗不恐惧。这是因为,小狗小猫是很粘人的,但她们讨厌自己粘人的一面,于是她们会将这种讨厌投射到小狗小猫等小动物身上,而大狗是不太粘人的,所以她们就不怎么惧怕它。 因为讨厌自己的粘人,所以这样的女子做了妈妈后,她们容易像章雪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 然而,章雪“不中女儿圈套”的做法其实是她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即,她是将“总在付出的内在的父母”投射给了女儿,希望幼小的女儿像自己父母一样不给她惹麻烦。她和父母的关系中,估计是父母只关心她的需要,而她难以关心父母的需要,现在,她将这个关系模式转移到她与女儿的关系中,只是,她仍然以“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小女孩”自居,而她的女儿则很小就不得不独立起来。 这样一来,雯雯就容易形成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内在关系模式:“总在付出的内在的小女孩”和“总在索取的内在的妈妈”。章雪希望女儿独立,但雯雯会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一直被忽视,所以等雯雯长大做了妈妈后,她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要受自己童年的苦,于是她很容易会百般溺爱自己的孩子。于是,雯雯的孩子就拥有了和雯雯的妈妈一样的童年,而最终也形成了和雯雯的妈妈一样的性格。 这是一种常见的隔代轮回,而这种轮回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杨丽娟一家,我在多篇文章中谈到,杨丽娟的奶奶是一个只知索取的人,而杨丽娟的爸爸杨勤冀则是一个只知付出的人,他把女儿杨丽娟培养成了一个只知索取的人,于是,家族命运就不断在轮回。 要想打破这种轮回,关键是先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章雪意识上以为,她是在用科学的教育学手段在塑造女儿,但其实,她不过是片面借用了一种办法,其实是在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她与女儿的关系上。 其次,她应认识到,她是她,女儿是女儿,她如果认为自己有问题,那她该独自去承担去改变这个问题,而不是希望女儿帮她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任务。她很渴望独立,那么她该自己去努力走向独立,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她就不会过分地要求这么小的孩子就独立。 最后,我想说,所谓的“乖巧”常是一种懒惰的逻辑。养育一个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省心很多。 然而,心中充盈着爱与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是不会太乖巧的。相反,他们会醒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怕给父母惹麻烦。同时,他们也会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爱,而不会轻易退缩。 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常常带着点嗔怪的语气说他们“调皮”,但如果你仔细地聆听,你会发现,他们的语气中还藏着一种骄傲,似乎他们很欣赏孩子的能量。 这应该是对的,因有能量的孩子,比乖巧的孩子更健康,也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