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下午,丹妈都受邀去社区做义务心理咨询,上周,一位父亲满脸愁容地带着儿子找到我。
还没等我开口,这位父亲就当着孩子面,说起了孩子的成长史,洋洋洒洒的数落了儿子几十条“罪状”:网瘾、晚睡、撒谎、顶撞父母、不收拾房间……
孩子在一旁辩驳,父亲大怒:“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这个样子对我,你还是不是人?早知道一生下来就摔死你算了!”
额……这样的话连我这个外人都听得心里发怵,别说孩子心有多受伤了。
丹妈很理解作为父母看着孩子不成器的心痛与愤怒,可说孩子不是人,这位父亲听起来也没有把孩子当成人:
写不完作业就不让吃饭;
孩子早上叫不起,就用手拧,用水泼;
嫌孩子房间乱,就趁孩子不在把东西全扔了;
为了阻止孩子出去打游戏,就把孩子关厕所关一天……
当我问孩子对爸爸有什么话想说的,已经上初中的小伙子脑子很清楚,只说了一句:“我不是你的狗,请把我当人看。”
父亲听完却一脸不屑,那表情似乎在说:“就你这样还配谈人!”
有时候,孩子活得不如狗
听了父子俩的聊天,丹妈却觉得,孩子之所以在行为上如此叛逆,不过都是在反抗父亲对他的“不当人”:
孩子为何会作业拖拉——是对学习没兴趣?是作业太难?父亲没有放下着急去思考,而是直接用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去威胁——不让吃饭;
孩子为何沉迷游戏——到底是游戏里的什么让孩子着迷?是乐趣?成就感?友情?还有没有其他有益的活动,也能让孩子得到这些?父亲没有停下愤怒去寻解,而是把孩子当成不听话的小狗——直接关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能力上对孩子抱着“成人”的要求:要听话,要懂事,要配合我们。
在教育时,却常不把孩子当人:理智气壮的喋喋不休,毫不婉转的恶言威胁、野蛮无理的暴力相向。
我们在对朋友提出意见时,都会顾及对方感受,点到为止,若一时讲不通,也会想想是不是我们说的方式不对,或是对方另有苦衷。
因为我们自知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人,必遭指责和嫌弃。
但对于孩子,却总期望他们能完全温顺地受控于自己。
那份在教育孩子时少掉的“客气”,正是因为我们常常忘记,甚至不知道:孩子虽小,可也是人。
这年头,社会文明已经进步到,打狗都会被舆论大肆谴责,而我们面对孩子的“不乖”时,还在将他当作一台莫名死机破电脑,情急之下怒拍几下主机,以为这样就能让它好起来。
“不当人”的关系,教育何从谈起
这种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方式,最大的危害就是令孩子对父母信任全失。
当我问那个男孩,如果要给你对爸爸的信任打个分,你打多少,孩子说的竟然是0分。
在这样警察与小偷般的亲子关系里,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个外人都不如的控制狂。
你想给孩子分享你的人生经验,孩子却早已在内心将你这个不把他当人的父母开除了。
你说的任何一句话,那怕真是为他好,他都会以最坏的角度去对抗:“我不要听”,这样恶劣的亲子关系下,教育从何谈起?
在教育里,关系大于一切,在关系中,尊重大于“为你好”。
咨询中,丹妈最常劝家长的就是——没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和孩子拧,办法总比问题多。
孩子的乖巧与懂事永远不是家长拧出来的,你拧掉的只会是孩子对你的爱,对你的信任。
同样的话从你讨厌的人嘴里说出来,你会毫不犹豫地抗拒;从你喜欢佩服的人嘴里说出来,即使你本不认同,也会静下来再想想。
信你才会服你,服你才会听你。
一个人怎么可能对另外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信服,一个孩子又怎么可能从一个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教育?
被当作人看的孩子,才能成为“人”
丹妈在文章中经常和你们谈到的“尊重”,其实就是把孩子当人来看。
尊重不仅是维护亲子关系的基石,尊重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教育:
被“当人”的孩子会自重:只有在你的尊重中,他才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他习惯被有教养有礼貌的对待,当遭遇不公、侵犯时,他会更敏锐、更勇敢进行自我保护。
得到过尊重的男孩不懦弱,不妈宝,得到过尊重的女孩防渣男,更自爱。
被“当人”的孩子有教养:一个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孩子,如何懂得尊重他人,亲子关系就是孩子人际交往的第一个范本,你如何对待的孩子,就是在为他示范,供他模仿,他该如何对待他人。
被“当人”的孩子有主见:在你的耐心倾听中,他才相信他的每一个想法是有价值,是值得去想,值得去做的,在人生中的每一个你无法陪伴他的岔路,他会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被“当人”的孩子更勇敢:一个有主见、有自尊的孩子必是自信的,一个有教养,会尊重他人的孩子必是受人喜爱的,一个在自信与称赞中长大的孩子,当他有了想法,他必将勇敢的去实践!
我们要培育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
丹妈一直认为,我们作为父母最大的修养,便是在准备对孩子恶言相向时静一静,想一想孩子也有自尊;准备对孩子大打出手时停一停,想一想孩子也会因此寒心。
教育中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不把孩子当人。
而是当作了鼠标,没有按我们的命令指那点那,就觉得这孩子是坏了;
当作了容器,把知识道理用机械化的方式,填塞到孩子的脑子里;
当作了流水线上的洋娃娃,和样品比,哪一块缝得歪了点,颜色淡了点,就被当作了次品。
我们要培育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
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内动力,而不是孩子的顺从力。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不是“说教”,是“建议”不是“强迫”;
是不随意把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尊重差异;
是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不揠苗助长;
是当孩子与你意见相左,你也愿意先放下己见,耐心倾听他的世界,如果他有道理,你愿意给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去实践,陪他面对挑战之后的成与败。
是高中时我偷偷去拉了头发,我妈很生气,最后却还是原谅了我,她说因为她想起,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不顾父母的反对,去烫了一次大波浪头。
真正的尊重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我们却常常忘了:孩子也是 “人”。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宠物,仅仅满足于被爱,被照顾。
一个孩子是长成只会讨好的“物”,还是自尊自爱的人,这只取决于是否曾被我们饱含深情与尊重的对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