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593期《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原因让人心疼》

丽虹之声第593期《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原因让人心疼》

2017-07-09    13'16''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3792 14

介绍:
最近,邻居家8岁的小男孩安安放暑假了。 昨天晚上, 我隔着墙壁隐约听到安安妈妈吼孩子的声音, 想必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正巧早上出门时碰到了安安妈妈, 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移动公司办宽带断网。 不等我再问, 安安妈妈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 原来,安安放假几天来, 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 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 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 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安安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 安安妈妈去接安安回家, 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 妈妈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这件事让安安妈妈憋了一肚子火, 回家就爆发了出来, 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2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 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 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 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 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 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 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最近一款叫做《王者荣耀》的游戏 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人民日报》两度发文重责。 随之浮出水面的是有关未成年人的各种新闻报道: 今年6月22日,一个杭州的13岁男孩, 因玩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被父亲劝阻, 一怒之下从自家阳台一跃而下,摔成脚部骨折, 落地一刻自语:我怎么不会飞。 5月,一名深圳11岁男孩偷取父母 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 花光家中3万积蓄。 但《王者荣耀》仅仅是网络洪流中的一支, 更让人们担忧的还有这些: 宁波6岁女孩童童造成右眼严重内斜视, 双眼严重近视,医生疑与长期沉迷手机游戏有关; 13岁江西女孩离家出走,赴温州见网友……  3 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 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 就能够完全禁止的。 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 无孔不入。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 如何让孩子能够面对诱惑持身自控, 做到有节有度呢? 在对网络成瘾的孩子共性研究中发现: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是父爱的缺失。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让不少爸爸成为了“隐形爸爸”, 有些爸爸甚至一天都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 陪伴更是稀缺品。 但是,在孩子成长的参与中, 如果缺少了父亲这样一个具有强大监督、 威严影响力的角色,他们往往会更加缺少束缚感。 父亲长期缺位的家庭中, 在建立规则方面常处于劣势。 父亲的陪伴,带给孩子的是贯穿一生的影响。 在充盈的父爱沐浴下成长的孩子 往往会更加得勇敢、自律、宽和。 此外,家庭环境缺少沟通,儿童生活过于乏味也是重要诱因。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会觉得熟悉—— 孩子在一旁吵着要出去玩, 爸爸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头也不抬。 最后被孩子闹得烦了, 索性把身边的iPad丢给了孩子。 于是,孩子、大人一人一台电子设备, 玩得不亦乐乎,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之前, 央视推出了一部引发广泛思考的纪律片《镜子》。 这部纪录片阐述了一个观点: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狂迷《王者荣耀》的游戏用户中, 有80%以上是成年人。 当孩子却收到了一条条禁令, 当他们看到成人们在游戏面前痴迷狂玩时, 想必脑中只有三个大写加粗的字——“不公平”! 网络娱乐和社交占用了父母太多的时间, 也让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变得更少,更乏味。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时, 再有沉迷网络的父母作为榜样加持, 那么,沉迷游戏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第三,孩子在现实中缺乏价值认同,在游戏中逃避压力。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孩子沉迷于游戏, 不如说是孩子沉迷于在游戏中无所不能的感受, 沉迷于受困在心的“英雄情结”。 之前有一则新闻, 是采访一位爱玩网络游戏的小学生。 问到他为什么那么爱玩时,他回答说: “我是我们班里玩得最厉害的。” 但提到学习成绩时, 刚刚还满脸自豪的小男孩却低头不语了。 在游戏世界中, 可以让一个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一个人。 但这种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落差, 也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像鸵鸟一样 埋在游戏的世界之中,不肯轻易抽离。 4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 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孩子行为偏差, 更多反映的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偏差的爆发。 而让孩子能够脱离对网络的沉迷, 需要家长更多理性的思考,和爱的指引与表达。 单纯的“堵”,只会让问题更加激化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禁果效应” ——是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 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 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 在与孩子的“拉锯战”中, 无数的父母都败在了这一点上。 我的儿子小树也有一段时间狂迷动画片, 对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尽量让他想不起来。 因为电视需要手机进行遥控, 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小树就会喊着要看动画片。 于是我只能不在小树面前用手机。 此外,尽可能地多找一些好玩的东西陪他一起玩, 让我们之间的互动变得有趣。 同时,延长户外游戏的时间,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小树想看动画片时, 我总会干脆痛快地同意他看, 并跟他约定我们可以看两集。 渐渐地, 小树主动张罗着看动画片的次数越来越少, 也总能在约定的时间结束, 让我欣慰的是,这个过程始终是非常平静自然的。 扩大孩子的兴趣点,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比“堵”更高明的方式,是“扩”。 扩大孩子的生活面, 让孩子体验更多丰富而有趣的东西。 有的时候, 游戏又何尝不是我们“堵”住了孩子的兴趣之后, 孩子重新给自己找的出口呢? 朋友M的儿子也是 浩荡的《王者荣耀》玩家中的一个。 小家伙上三年级, 最近也是因为这款游戏和妈妈产生了冲突。 其实,M的儿子小时候, 曾疯狂地痴迷赛车,收集各种赛车模型, 看赛车比赛,还跟妈妈说,长大要当赛车手。 但M觉得赛车这种运动即小众又危险, 就坚决地制止了。 之后M的儿子还曾迷恋过表演、玩轮滑等, 都被妈妈以影响学习为由干涉,渐渐放弃了。 这一次,在《王者荣耀》面前, 妈妈的威慑早已不起作用,孩子坚定地认为: “妈妈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如此,更不肯听妈妈的话了。 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 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 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 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 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 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 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 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 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 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 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 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 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 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每一种挑战,都伴随着契机。 被孩子沉迷网络困扰的同时, 也不妨把它当成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吧!